二. 語法:

語法絕對是重中之重,而且是絕對不能投機取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一戰(zhàn)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提高英語能力了。一戰(zhàn)二戰(zhàn)一個月之間只是刷了便og,看了便manhattan,就開始模擬了。Og真的很重要,雖然很多NN都說要好好總結(jié),可是自己親自實踐時,就發(fā)現(xiàn)總結(jié)不是說說那么容易的。下面說說我對總結(jié)og的感受:

og的題不是用來作的,而是用來研究的。研究每一個選項,每個選項的解釋。正確選項相比于其它選項好在哪里。

(1)每一項答案的解釋。官方的解釋才是最權威的。其他培訓機構(gòu)說的再天花亂墜,也可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原汁原味的解釋才是最值得研究的。把這些解釋往邏輯性,簡潔性等og上要求的方向靠攏,培養(yǎng)正確表達句子的習慣。

舉個例子說明一下og怎么研究:

1)Og第一題:

The Glass House Mountains in Queensland, Australia,were sighted in 1770 by the English navigator Captain James Cook, by whom they were named supposedly because its sheer wet rocks glistened like glass.

(A)by whom they were named supposedlybecause its

(B)by whom they were named supposedly and their

(C)naming them supposedly since their

(D)who so named them supposedly because their

(E)who so named it since supposedly their

?

空間有限,我就不把解釋打出來了。我挑幾個最重要的解釋說一下。

A用到了被動語態(tài),很多機構(gòu),資料都說被動不好?可是為什么不好?看og的解釋。

By whom they were supposedly named is apassive construction that is unnecessarily
indirect and wordy, especially immediatelyfollowing another passive construction;

這里說被動語態(tài)在這里的應用是不必要和不直接的。

這時在腦袋里思考:說不必要,不直接:即說明這里主動語態(tài)能表達的意思用了被動語態(tài)。邏輯上理解:“說a 怎么b了就行了”沒必要說成“b 被a 怎么了”。也總結(jié)出一點“主動語態(tài)比被動語態(tài)直接?!蹦蔷鸵獑柫耍烤故裁磿r候要用被動呢?既然解釋說是 unnecessarily 了,那什么時候是 necessarily?腦袋里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然后不能忽視后面的話:“尤其在另一個被動的后面”這又說明了什么?注意到og在最上面的解釋還有一句“To avoid a wordy and confusing series of passiveclauses”注意這里的confusing。思考:這里是不是說明連續(xù)兩個被動語態(tài)有一種平行的感覺,而這里的邏輯意思不平行,所以用了兩個類似結(jié)構(gòu)會confusing?那是不是表達平行的連續(xù)動作前面用被動,后面是不是最好也被動?腦袋里再打個大大的問號。

在自己的本子里或者新建一個excel文檔寫上“被動:OG1” 這樣,以后再遇到被動主動題目添在OG1的后面。當你湊到5道類型不同的主動被動題的時候,就可以橫向總結(jié)一下。主動被動用法基本上就可以找到主動被動的出題規(guī)律了。

每一道word要是認真總結(jié)起來能總結(jié)幾頁的word,我就不詳細說了。

總之最后,總結(jié)完第一題,新建的excel文檔里會出現(xiàn)下面內(nèi)容
主動or被動:OG1

,ing :OG1

代詞:og1。

連詞使用:OG1.(and vs because)

這樣總結(jié)下來,刷過一遍og,把每一項橫向比較下,研究他們的區(qū)別,用法。思考“為什么這里可以用,那里不行?”“為什么這里有歧義,那里沒有”……

Og中很多解釋如果深入挖掘,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的,收獲會很大。

2)再舉個例子:og2 對于there be 的解釋。

It is superfluous and pointless to say that people hope both that there is a recovery and that such a recovery is underway.

其實這句話很好的說明了為什么gmat不喜歡there be句式:因為你翻譯的時候會把這句話翻譯成兩部分:這里有什么和這個東西怎么了。這個遠沒有直接說東西怎么了直接。

這也會讓人思考:那there be什么時候是正確的? 那就是不superfluous and pointless的時候。比如想強調(diào)“這里有xx”這個概念。Excel上記下來“there be :OG2”接下來遇到there 用的好的地方,也記錄下了,印證自己之前的猜測,并加以改正。

(2)注意每個選項間的不同。

Og是唯一的官方輔導資料,我覺得gmat為了彰顯自己的語法功底,會力爭把每個正確選項都變成最perfect的。至于prep和gwd的正確選項,會存在一些瑕疵,og是絕對不允許的。因此,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表達方式如果有不同,那就基本上正確答案的表達就是最完美合適的,即使其他選項語法上正確。因為語法上正確的選項OG基本上不會說這里用的怎么不合適的,這個需要自己琢磨。

比如og1題DE選項:

(D)who so named them supposedly because their

(E)who so named it since supposedly their

解釋只說 e中it指代單復數(shù)不對,那么其他和正確的選項不同之處呢?

這就要自己比較了。先看到supposedly的位置不同。那么e的位置為什么好呢?這就涉及到了邏輯意思,嘗試用語義解釋:文中“因為可能是XX”作者推測的內(nèi)容是“以什么命名”,而非推測到底是“原因還是結(jié)果之類”。可能后面接的是作者不確定的猜測?!耙驗椤辈恍枰聹y。(可能這里解釋的不好,反正這里有個微妙的強調(diào)關系要好好理解。副詞的修飾在很多題里會出現(xiàn),但一般不是唯一的錯誤,但是應用好這一點,很多選項其實可以秒殺的)。

繼續(xù)總結(jié):since 和because 不同,because為什么好,因為because更能表達出強烈的因果關系嘛。

(3)總結(jié)的過程中注意一定要以邏輯為主,規(guī)則為次。很多規(guī)則都是只適用于大部分題?;旧蠜]有適用于全部題型的規(guī)則。比如我在復習過程中總結(jié)的“代詞就近”“同一句代詞相同指代同一個”之類的規(guī)則全部被打破了。但是這些打破的題仔細分析真的有合理之處,即使打破所謂規(guī)則,也不會出現(xiàn)指代不清,歧義。

把og所有題這樣辦法看一遍,然后橫向總結(jié),得到規(guī)律后,就要開始看曼哈頓語法了。這里要選擇性接受,曼哈頓里大約有百分之十的解釋是不正確的全面的。

看完曼哈頓,腦袋里應該對語法有了大體的框架。這樣子不出意外,語法的正確率應該會倒70以上。然后就要開始用prep,gwd題來驗證自己的總結(jié),鞏固語法,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

我在復習的時候才總結(jié)完一遍og就上場考試,沒有時間系統(tǒng)的看prep語法筆記,只是作了幾套gwd和破prep模擬,所以效果有的不是很好,到考試前的幾次模擬語法大概錯兩個左右。我覺得如果按照之前的要求,把prep語法筆記也好好研究,語法基本上可以達到至多一個的程度。

語法題做到最后的感覺,熟練的掌握了語法形式不同帶來的邏輯不同,每一個微妙的細節(jié)都可以用來排除選項。比如限定性修飾還是非限定性,用定語從句還是分詞修飾,用不定式表示目的還是for doing 表示。這里都有很大的邏輯不同。定語從句會有種強調(diào)名詞的感覺,限定性修飾會有種縮小范圍的感覺,具體的感覺我就不詳細談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最后總結(jié)下語法的復習過程刷og--manhattan---prep,gwd。這里記得,manhattan的第九章那些習語最好了解一下,還有一本gwd介詞。做題的時候很有可能遇到,事半功倍。自己總結(jié)的規(guī)則和習語,介詞區(qū)別,應付語法題足矣。

語法的做題時要記得:遇到動詞找發(fā)起者,遇到代詞找指代對象,遇到時態(tài)想時間,遇到比較詞找前后比較對象;遇到連詞找平行?;菊Z法錯誤應該就沒有其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