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前不久,“熱門體質”的高曉松又登上微博熱搜榜了。

事情起因是一位葡萄牙語翻譯的爆料:

葡萄牙球星C羅團隊來華參加高曉松節(jié)目《曉說》,但C羅在提問環(huán)節(jié)失去耐心,C羅團隊不斷用葡語抱怨,還用葡語說了句國罵Fode-se。

這位葡語翻譯還“頗有心得”地揣測高曉松的顏值是讓C羅不爽的主要原因。

并在推文文末自信心爆棚地總結:哪怕讓我直接跟他葡語聊,他們可能都不會那么口無遮攔。

葡語翻譯推文↓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一個小新聞都能迅速掀起漣漪。

更不用說爆料人的新聞故事里還有剛剛在2018年世界杯中被各家媒體寫了個遍的體壇大腕C羅,以及在廣大文青中占據(jù)“重量級分量”的高曉松。

很快,這條消息就占據(jù)了熱搜位置,當事人本人高曉松也親自在微博上回應,并列出了7點看法。

從高曉松的敘述來看,雖然雙方錄制過程與事先安排稍有出入、時間被壓縮,但雙方還基本都還是拿出了職業(yè)態(tài)度的,倒是這位翻譯,違反了職業(yè)保密原則。

對此,高曉松還點名說:不知道以后誰還敢請他做翻譯。

而在微博觀眾的留言中,輿論一面倒,譴責這翻譯的不成熟表現(xiàn)↓

的確,對于這位譯員來說,可能是逞一時之快,過了嘴癮,但的確是嚴重違反了翻譯人員都應遵循的NDA原則。

所謂NDA原則,全稱是Non-disclosure agreement,就是我們常說的「 保密協(xié)議原則」,是勞務雙方所必須遵守的商業(yè)準則。

A non-disclosure agreement (NDA), is also known as a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CA), confidential disclosure agreement (CDA), proprietary information agreement (PIA) or secrecy agreement (SA).?
保密協(xié)議(NDA)也被稱為機密協(xié)議(CA),或保密披露協(xié)議(CDA),專有信息協(xié)議(PIA)、守秘協(xié)議(SA)。

It is a legal contract between at least two parties that outlines confidential material, knowledge, or information that the parties wish to share with one another for certain purposes, but wish to restrict access to or by third parties.
它是至少兩方之間的法律合同,概述保密材料、知識或信息。雙方希望為了某些目的而彼此分享這些信息,且同意不透露協(xié)議內(nèi)容。 NDA建立了雙方之間的保密關系,以保護任何性質的機密和專有信息或商業(yè)秘密。

在對隱私權力非常注重的國外,很多行業(yè)都規(guī)定了嚴格的保密協(xié)議。

在國外,如果你生病住院了,要和醫(yī)生會簽訂“醫(yī)患保密協(xié)議”(doctor–patient confidentiality/physician–patient privilege),防止醫(yī)生泄露你的身體健康信息。

如果你請律師打官司,也要和律師簽“律師保密協(xié)議”(attorney–client privilege)。這樣一來,你的個人財產(chǎn)、健康、身份信息都能得到有效保護。

即使是犯罪嫌疑人,警察也不能通過他的律師去獲取違法證據(jù)。

即便通過這樣的途徑獲取到了,也會因為程序不當(Improper legal procedure),證詞或證物被判定無效。

甚至,如果你去教堂做禮拜,向神父訴訟內(nèi)心暗黑小秘密或者懺悔罪行,

神父也不能對其他人透露你的信心秘密,因為祈禱者和神父之間也存在“祈禱保密協(xié)議”(priest–penitent privilege) 的束縛。

對于上述行業(yè),如果違反了這些規(guī)定,從業(yè)者會被永遠禁業(yè)。

說回到翻譯行業(yè),在國外,譯者和服務方之間也要簽類似協(xié)議,一份標準的保密協(xié)議長這樣↓

INTERPRETER CONFIDENTIALITY &NONDISCLOSURE AGREEMENT
譯員保密協(xié)議?

I, XXX, understand that when employed as an Interpreter, my responsibility is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 that do not speak or understand the same language. All information discussed between the parties is considered to be “confidential”
本人XXX明白當我被聘為口譯員時,我的責任是協(xié)助不懂同一語言的兩方或多方之間順利溝通。 雙方之間討論的所有信息都被視為“機密”。

I, agree to hold confidential or proprietary information in trust and confidence and agree that information discussed at a meeting/activity shall be used only for the purposes of conducting such meeting/activity and sha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or disclosed to a third party.
我同意為這些機密信息保密,并同意在會議/活動中討論的信息僅用于此類會議/活動,不得用于任何其他目的或向第三方披露。

Furthermore,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meeting/activity, I agree to return all written information (i.e., forms,notes, etc.) provided to me for the purposes of conducting such meeting/activity.
此外,當會議/活動結束時,我同意返還為了完成這項會議/活動,我獲得的所有書面資料(表格,備注等)。

I understand that if I violate this agreement in any way, I will be terminated from the Interpreter list and will no longer be allowed to serve in an interpreter capacity for the YYY.
我理解,如果我因為任何方式違反本協(xié)議,我會從貴司口譯員名單中被踢除,并且永遠不能以口譯員的身份為YYY提供服務。


專業(yè)翻譯需要哪些職業(yè)素養(yǎng)?
The Making of a first-class interpreter

除了上面提到的保密性原則,要想成為受人敬仰的翻譯大神,還需要注意哪些職業(yè)素養(yǎng)呢?

對于這個問題,美國著名報刊《大西洋月報》(The Atlantic)上就曾以美國總統(tǒng)貼身翻譯為例,認真探討過。

文章標題是:

The Strange, High-pressure Work of Presidential Interpreters
總統(tǒng)翻譯的各種奇怪、高壓工作

文章說對于這些總統(tǒng)翻譯來說,他們已經(jīng)不僅局限于傳達信息,還是總統(tǒng)的智囊團。

比如去年川普和普京在G20會面時,美國國內(nèi)媒體就紛紛感嘆川普總統(tǒng)班子資歷太嫩,和經(jīng)驗老道的俄羅斯總統(tǒng)先比,川普根本不是對手。

當時美國媒體給出的標語是:

Total government experience in the room? Russia: 80+ years vs US: Less than 12 months.
來看看屋子里會談的雙方總的從政經(jīng)驗對比?俄羅斯80年 VS 美國12個月

言下之意,俄羅斯來的兩人政治經(jīng)驗加起來有80年,而美國這兩位來談事的政治經(jīng)驗加一起,剛剛1年。

但隨后,《大西洋月刊》調(diào)侃道:這么算不對哦,我們怎么能把總統(tǒng)翻譯漏掉呢。

畢竟,總統(tǒng)翻譯們各個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些人政治經(jīng)驗,甚至比新上任的總統(tǒng)還要多。

比如,上世紀肯尼迪總統(tǒng)遇刺身亡之后,副總統(tǒng)林登·約翰遜臨時登上總統(tǒng)寶座。

外交經(jīng)驗欠缺的約翰遜總統(tǒng)就常向翻譯們尋求幫助(tap into interpreters' wisdom)。

他出訪會晤其他國領導時,會問翻譯:

Look, do you know this person? What is he like? Is he devious? Is he straight forward? Is it best to raise a subject straight on or fish around it a bit?
這人你了解嗎?他什么樣的人?他狡詐嗎?他直接嗎?我是應該開門見山問問題,還是拐彎抹角點呢?

再比如,比如美國國務院語言服務辦公室的主任Harry Obst就曾為7任美國總統(tǒng)提供過翻譯服務。

這位傳奇翻譯 Harry Obst曾經(jīng)把個人經(jīng)歷寫成書,書名為White House Interpreter: The Art of Interpretation,成為很多高翻的必讀書目。

他所積累的外交經(jīng)驗,自然比一直做房地產(chǎn)生意的川普要多得多。

所以,《大西洋月刊》認為:像川普這樣的政治素人去參加峰會、會晤像普京那樣的“老狐貍”時,還是可以倚靠這些老道的職業(yè)翻譯提點一二,為會晤保駕護航的。

由此可見,對這類總統(tǒng)貼身翻譯來說,他們的職責就不僅僅是翻譯官這么簡單,還擔當了參謀的角色。

那么,下面來聽聽各國國寶級翻譯的經(jīng)驗總結吧。他們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又必須具備哪些職業(yè)素養(yǎng),才能成為大神級翻譯?

#1 強大的知識儲備

有人說:翻譯就像是萬金油,需要各種知識都懂一點才能。

這點也得到了上面那位美國總統(tǒng)翻譯大神Harry Obst的認同。

“To work at the very top, you have to have an incredible arsenal of general knowledge, because the president will get into every damn topic you can imagine, from nuclear submarines to agriculture to treaty problems to labor problems to God knows what, jellyfish in the sea,” Obst says. “If you don’t know how an airplane flies, if you don’t know how a nuclear reactor works, you’re going to make mistakes.”
Harry說:要想成為頂級翻譯,你能想到的學科都要有所了解,因為國家領導人之間的談話走向真的無法控制,從核潛艇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從政治條約到海洋生物,從時尚著裝到勞動力問題,你除了要知道這些領域的詞匯如何翻譯,還必須大致了解其中的知識點。如果你不知道飛機怎么起飛、核反應堆如何工作,那就很有可能會犯翻譯錯誤。

另外,我國翻譯界的女神,總理貼身翻譯張璐介紹自己在外交部的工作狀態(tài)時說:“時時刻刻在上學的感覺”。

(總理貼身翻譯張璐)
“每天要很早起床,要聽BBC、VOA等英語節(jié)目充實自己。晚上回去要做功課,總結、回顧當天翻譯的東西。有時候剛下飛機,時差還沒倒過來,就被叫去,一練習翻譯就是好幾個小時,回來后全身酸痛,疲憊不堪,感覺像是被人痛打了一頓?!?/p>

除了瘋狂練習,不斷進行知識儲備,每年總理的記者會,外交部都要提前一個月通知翻譯。

從那時起,接到任務的翻譯就進入‘沖刺階段’。高翻們需要研究歷年兩會熱點問題,整理總理一年來的講話內(nèi)容。

‘大戰(zhàn)’前,還要模擬召開記者會,不上場的同事充當陪練,設計出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此外,還要進行‘彩排走場’。

再比如,周總理的翻譯曾經(jīng)就因為知識儲備不夠,當場有過小糾結。

在一次會議上,周總理說趙樸初是“居士”,但當時的翻譯不知道什么是“居士”,好在周總理機智,隨口補充道:“居士是不出家的信佛的人。

翻譯譯為“l(fā)ayman Buddhist”,才順利過關。

#2 極高的忠誠度

Harry還說:想成為頂級翻譯,還必須具備極高的忠誠度和責任意識。

Like anyone else in a sensitive meeting, an interpreter must have high security clearance. He or she will also have received all the same briefing books as the president.?
和敏感會議的其他參與者一樣,翻譯也需要接受背景調(diào)查以保證安全。做總統(tǒng)貼身翻譯意味著,總統(tǒng)所能看到的機密外交文件你都能看到。

由此可見,忠誠度是非常重要的品質。如果是一個口風不緊、喜歡到處八卦,或者沒有責任意識,喜愛三面三刀的人,肯定是不適合當翻譯的。

#3 危機公關意識

這位美國大神級總統(tǒng)翻譯還說,想成為最頂級的翻譯,還必須要有危機公關意識。

如果說初級譯員完成的是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轉換,那么高級翻譯還需要成為發(fā)言人的“事實核查員”和“危機公關”。

But it also means that the interpreter can serve as a crutch for the speaker, catching minor factual errors or slips of the tongue.
翻譯還要努力成為發(fā)言人的一根“拐杖”,能夠發(fā)現(xiàn)細小的事實性錯誤,糾正口語。

In addition, Interpreters can also function as failsafes, fact-checkers.
此外,翻譯還是最后一道錯誤屏蔽保障,是發(fā)言人事實核查員。

對于這點,川普的翻譯們肯定是體悟非常深刻的。

畢竟,川普的英文簡直是disaster,單詞、語法、句子結構統(tǒng)統(tǒng)不在乎,有時候隨興所至,胡言亂語,自創(chuàng)一套奇怪說法,甚至口誤一大堆。

所以,現(xiàn)在美國總統(tǒng)的貼身翻譯官們,還需要幫助語言不過關的總統(tǒng)糾正語言、事實等常識性錯誤,隨時做好危機公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