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譯技巧】口譯實戰(zhàn)三步法之問、補、扔
“沒聽懂怎么辦?”這是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首先必須說明的是,沒聽懂是不可避免的。雖然水平越高.沒聽懂的次數(shù)就越少,但還是會碰到。我在英國做口譯十多年,接觸過的領域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媒體廣告到石油化工、法律治安、機械采礦都有。越譯越知道有時聽不懂是必然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由于我們根本無法把自己變成一本名副其實的大百科全書。大干世界,包羅萬象,知識本來就無邊無際,更何況這些知識還在不斷發(fā)展中!
遇到沒聽懂的情況,可以按照下述三步法對付:問、補、扔。
問:可以問講話人,也可以問對方譯員,或是在場的其他人。但至于問誰比較合適,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是講話人談了一件令人摸不著頭腦的事情,恐怕得問講話人。如果是一個技術詞匯,在場的專家就比較合適。另外,實戰(zhàn)中輪到譯員開口時,在場的人都會把注意力轉到譯員這里。此時,只要抬起頭來,眼中露出詢問的目光,馬上就會有人替你解圍。
但是有兩種情況下不能問。首先,場合不合適。場合不一定按級別而定,我為英國首相翻譯時,偶爾也需要問一下,以確認沒有聽錯。不合適問的場合包括(但不僅限于)這些:
1. 譯員沒有抓住講話人的準確用詞:首先,問題沒法開口;其次,需要和講話人稍微討論一下才能確認問題是有關剛才說的哪一點。
2. 譯員和講話人同站在臺上:講話人被譯員猛一問,可能會一楞,有失形象;而且臺下聽眾距離比較遠,他們不會知道譯員是在澄清一個問題,會顯得場面很尷尬。
3. 譯員已經問了幾次了:會影響講話人和聽眾對譯員的信心,沒有必要,反正當場也不可能替換譯員。
4. 譯員問了,但是沒聽懂講話人的回答。
補:如果沒有辦法問,就必須走下一步,根據(jù)上下文和白己的理解,補齊原話的句子或意思。這種情況下,雖然譯文與原話不同,但是沒有大錯,可以保持講話的繼續(xù)。具體怎么補,需要根據(jù)當時的情況靈活處理。這里提供幾個譯員常用的補話表達法:
. 這一點
. 這些
. 等等
. 這些人
. 這一點很重要
. 這方面的問題
扔:如果連“補”都有困難,那就只好走最后一步“扔”,也就是沒聽懂的地方干脆不譯。這是在既無法問,又補不出來,或因為吃不準、不敢補的情況下的無奈之法。我記得很多年前,我曾在英國的—次重大晚宴上擔任口譯,事先沒有給我稿件。講話人用了fortuitous這個詞,我平生第一次聽到。當時我和講話人站在主席臺上,聚光燈照得我眼睛發(fā)花;臺下—百多人的宴會,人人西裝革履。講活人慷慨激昂,我當時覺得實在難以打斷進程,請教講話人fortuitous是什么意思:只好扔了它,根據(jù)上下文補齊了剩余的句子?;丶液螅徊樽值洳呕腥淮笪?。
很多人可能對我這里講的“補”和“扔”感到擔心——怎么可以倡導“亂來”呢? 這不是亂來,而是分享實戰(zhàn)中的應付方法。所謂實戰(zhàn),也就是說:
. 譯員卡住了,整個活功也就都卡住了,所以沒有其他選擇.只有說下去。
. 譯員的水平都是相對的,都是從不懂處較多進步到不借處甚少。也就是說,都是從“補”和“扔”中過來的,這是現(xiàn)實。
. 如果還不放心“補”和“扔”,那么在眾目睽睽之下,還有什么其他辦法嗎?恐怕沒有。
上述三步法講的只是實戰(zhàn)中的應付技巧,耍想減少“聽不懂”的成分,就必須不斷提高白己的語言技能,增加知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