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對《實戰(zhàn)模擬:孩子為什么總是粗心?》的總結。感謝各位朋友的參與,很多評論寫的非常好,對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幫助,謝謝啦!另外,本文的最后成文,大量文字是與xzll606的討論引用、整理而來,而xzll606想的很深,絕對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母親和老師。為此,我非常感謝!由于本文較長,故拆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本文為下。

場景:假設你有一個上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總在寫作業(yè)、考試中丟三落四,而這些幾乎都是孩子會做的,你說了很多次也改正不了。比如,某此寫作業(yè),你先讓孩子自己檢查一遍,孩子檢查后說都做了。可你一看,還是漏了一題!對此,你會怎么做?

井中月解答:
書接前回,昨天說了孩子為什么在學習中會“粗心”,接著說了對付“粗心”最好的方法是檢查,以及小學老師如何教孩子進行檢查。今天將說明,想讓孩子入學后不粗心,就要在嬰幼兒階段,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

也許有朋友會問了,既然學習方法很重要,且老師也反復進過,那孩子為什么不按照老師說的做?老師初教方法時,學生是有興趣這樣去做的。但老師教后,沒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鼓勵孩子將檢查方法運用到每一次實戰(zhàn)中,并在實戰(zhàn)中給予中肯的即時評價,于是形成虎頭蛇尾的局面。到最后,習慣當然是養(yǎng)不成的,老師也只好不了了之。參見《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表揚?》。

對孩子沒有學會學習方法的“粗心”,家長還不能完全怪老師缺乏責任心、恒心和采取更有效的方法,畢竟他們一個人要面對40個左右孩子。另外,這種情況出現(xiàn)也是家校缺乏有效互動。比如,孩子在學校里遵循老師的要求去做。但回到家里,家長并不知道具體步驟和要求,而是按照自己的經驗輔導,這可能造成完全相反的結果,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

也許有朋友又會問了,既然老師講的一樣,那為什么有的孩子,在老師教的虎頭蛇尾,而家長也不知道怎么做的,可他們也會很好檢查呢?不能否認,有些孩子對知識本身的渴望與期待,或有上進心,或這些孩子有著很好的向師性,老師說的話他們很樂于按照要求去做,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心理上愉悅,有學習的動力并很快懂得操作的方法和訣竅。參見《案例分析:探究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

但孩子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其核心是孩子有著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因此無論生活還是學習,都能在順序做事的基礎上,他們內心都期望找到好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同時,他們有著遇到困難不退縮的學習品質,他們有著做事堅持到底的意志力,因此可以持續(xù)地、自覺地按老師的要求去做。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恰好是他們期待和感興趣的。

另外,對于“搶跑”的孩子來說,由于自認為老師講的都知道,故在聽課時沒有學習積極性,很容易走神,忽視老師所說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學前教孩子過多的間接經驗知識,不是很恰當?shù)氖虑?,特別是家長又沒有把知識串起來的情況。另外,對一些發(fā)育比較遲緩的孩子,或動覺觸覺型,他們確實也會跟不上進度或“聽”不進去。對待這樣的孩子,家長要按照孩子的速度和特點去學習,不要給他們施加壓力,多鼓勵他們去嘗試。參見《超前教育孩子與喝馬桶里的水》。

小學的學習是老師引領式的學習,家長不要只對孩子要結果,孩子不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未來很可能會跟不上學習步伐。而想做到這點,就需要家長在孩子0-6歲這個階段,就要通過生活方式來對孩子進行訓練,這是一個很長期工作,與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養(yǎng)成密切相關。所以,學齡孩子粗心,其實是嬰幼兒階段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表現(xiàn)。

培養(yǎng)孩子細心,更多是要教會幼兒按照順序做事情,也就是按照相對的步驟來做事情。這要求家長不要超越孩子的發(fā)展,過多灌輸結論性的知識和讓他們難于完成的事情,要讓孩子多獲得直接的體驗。比如,每次吃飯前都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這就可以讓孩子參與,經過幾次嘗試,孩子自然知道是先收拾桌子、擺椅子,然后是洗手、端飯菜。參見《讓孩子癡迷“家務活”游戲》。

想培養(yǎng)孩子細心,一個很重要的訓練就是讓孩子具備發(fā)現(xiàn)錯誤能力。而想讓孩子能發(fā)現(xiàn)和認識錯誤,就要允許孩子去嘗試和體驗,那怕是讓孩子一個錯誤接著一個錯誤。若非如此,孩子怎么能知道什么是錯誤?試想,一個連對錯誤認識都很模糊的孩子,怎么可能具備糾正錯誤的能力?只要當孩子具備某些生活上的技能,他們才有可能向學習上遷移。

而想孩子具備發(fā)現(xiàn)錯誤能力,最基礎的訓練就是讓孩子學會觀察。觀察既是了解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人類邏輯思維的基礎。讓孩子會真正的觀察,需要孩子先從整體之處發(fā)現(xiàn)事物的相同之處,并進一步去發(fā)現(xiàn)事物的細微差別,最后才能發(fā)現(xiàn)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錯誤,實際上就是在觀察和對比中,使孩子明白自己所作所為是對還是錯。參見《觀察是孩子智力發(fā)展的基礎》。

當然,讓孩子發(fā)現(xiàn)錯誤,其核心是要知道如何進行修正和彌補,以及下次怎么避免再犯。而想做到這點,就需要訓練孩子的逆向思維,并找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像目前學校考試那樣,只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孩子如何在遇到問題時,能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決,那當他們在學習間接經驗知識時,也會同樣處理,相當于使用了一種高級校對。這對孩子在檢查時,也有很大的幫助和指導意義。

當孩子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并進行修正和彌補,他們也知道這能獲得父母的非物質獎勵,例如微笑、贊許、擁抱等。所以,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良好的成功體驗,使他們有動力再去這樣做。在這里,如果孩子能避免再犯類似錯誤時,這是孩子努力的結果,家長一定要及時進行鼓勵。當孩子能以此為榮時,入學后在學習上也會如此。參見《教養(yǎng)壞習慣:孩子學習和物質掛鉤》。

最后,順便說一下,許多朋友會說孩子就是粗心又能怎么樣?小學階段的孩子粗心,沒那么嚴重,屬于發(fā)育中的問題,也不代表長大以后還會這樣。確實,在生活中誰也不是完人,都會有粗心的時候,但發(fā)現(xiàn)問題不及時解決,也是不恰當?shù)?。孩子可能通過成長,會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避免自己出低級錯誤,但若真養(yǎng)成做事粗心習慣,再要改很困難,未來也是會有不少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