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岑系列談:英語學習理念是沒有用的
放假期間,和一位在北大外文系任教的朋友小聚,那位老兄對我說:“你干嘛寫那些理念文章,全是一些老生常談的沒用東西?!?/p>
聽他這么一說,我反駁道:“老生常談的東西,還值不值得再談一次,Joseph Addison 三百多年前就說過了,下次我介紹這篇文章給你看(見注①)?!?/p>
不過呢,反駁歸反駁,那位老兄的話,頗為中肯。我想順著他的話,多說幾句。
面對問題,人們喜歡訴說美好愿望,談論宏大理想。上世紀 80 年代,因為“鐵飯碗”、“大鍋飯”的人事制度,國營商店服務態(tài)度不好,群眾意見很大,故商店墻壁之上,張貼著陽光感人的話語,比如“微笑服務”、“顧客是上帝”等等。另據(jù)北京大學中文系陳平原教授回憶,80 年代初,北京前門地區(qū)的國營商店,經(jīng)常有男營業(yè)員和外地游客發(fā)生爭吵,并升級為肢體沖突。于是,當年那一地區(qū)的國營商店,貼有如此標語:“不準打罵顧客?!?/p>
改善 80 年代國營商店服務態(tài)度問題,貼標語,談服務理念,貫徹社會主義勞動者的主人翁意識,學習雷鋒好榜樣,出國考察日本商家如何三番兩次給顧客 90 度鞠躬,這些都解決不了問題,這一切都還只是理念層面,不砸掉人事制度鐵飯碗,服務態(tài)度就好轉(zhuǎn)不了。
類似地,在中國教育背景下,孩子如何運用英語,一定是個大問題。英語學習,歸根結(jié)底是一種實踐。實踐,不可能用道理來完成,實踐只能用實踐來完成。有的媽媽買來不少教育暢銷書,書里的孩子,往往被哈佛、劍橋等名校錄取。媽媽看到書里面的孩子,竟然從小閱讀原版書。于是媽媽恍然大悟,哦,原來英語是用出來的,不是學出來的!然而,媽媽合上書之后,依舊感到莫名的無助:我孩子怎么才能日復一日讀下去呢?孩子讀不懂找誰問呢?孩子不愛用英語,我拿孩子有什么辦法呢?
談理念是最安全的,你可以滔滔不絕地說下去;而實踐是危險的,一旦你開始實踐,你就會被眼前第一塊石頭絆倒。
孩子學英語,就像爬山,越往后,困難越多。某些困難,只有那些爬到一定高度的孩子,才能體會的到。談理念,就像坐在路邊,為學生加油。當然,大聲喊加油,對孩子也是一種貢獻!只是我不想空喊加油,我更愿意當一名向?qū)В瑤ьI學生沿途而上,每當學生絆倒,我都能及時扶起。?
注①:18 世紀英國散文家、國務秘書 Joseph Addison 在第 253 期《旁觀報》中寫道:
… It is impossible for us, who live in the latter ages of the world, to make observations in criticism, morality, or in any art, which have not been touched upon by others. We have little else left us, but to represent the common sense of mankind in more strong, more beautiful, or more uncommon lights …?
晚輩稍一開口,遂發(fā)現(xiàn)所議之事,前輩早已說過。無論文藝評論,亦或倫理藝術(shù),皆無例外。作為晚輩,留予我們談論者,實在有限。不過,我們所能有之作為,乃將老生常談,以更加雄壯、美麗,乃至以非比尋常之才思,加以潤色。?>>李岑老師的節(ji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