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jié)期間應不應該送禮物
學生:當送?不送?
文麗是重慶市某中學的一名初三學生,這兩天正為給老師送禮的事情犯愁。她告訴記者,在她們學校,有不少同學都借著快到教師節(jié)的機會,趕著給老師送點禮,她自己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同學們?yōu)槭裁匆o老師送禮呀?”“想讓老師對他們好點唄?!?br>
“那你給老師送禮了嗎?”“還沒,我覺的太俗套了。而且家里也不寬裕,我不想給家里添額外的負擔了。可是,我周圍的同學大多數(shù)都送了?!?br>
“你不喜歡給老師送禮這種方式嗎?”“嗯,給老師表點心意是可以的, 但現(xiàn)在的禮越送越變味了?!?br>
記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給老師送禮的問題不能“變了味”,認為教師要看重學生的情義,而非禮物的價值。同時,也有多數(shù)學生擔心由于沒送禮,被老師“忽視”,便隨大流,也加入了送禮大軍。
家長:當重?當???
孩子怕在學校難堪,于是向家長提出要求給老師送禮,家長也為難了。
“老師很辛苦,說聲感謝是應該的,我原本打算給老師送束花以表心意,結果孩子不依不饒,非吵著說太寒磣了?!北本┪鞒菂^(qū)的趙先生說,現(xiàn)在的孩子虛榮心強,比如他們家孩子趙雷才上小學五年級,就懂得成天回家跟父母念叨說,哪個同學的爸爸又給了老師兩張音樂會門票,誰的媽媽又給老師送了一張購物卡。趙先生認為:“如果滿足了孩子的虛榮心,會縱容這種不健康心理的發(fā)展,可是不給老師送,或者送份薄禮吧,又怕老師看不上。我們做家長的也挺為難的。
采訪中,多數(shù)家長認為,只要送禮能讓老師對自家的孩子好一點,花點錢也無所謂,但同時也擔心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老師:當收?不收?
通常情況下,就送禮這個問題而言,老師經常成為被指責的對象。但事實上,老師們有自己的苦衷。
采訪中,很多老師給記者倒苦水。大家提到,多數(shù)老師不愿意收禮,而且學校也不讓收,但家長的熱情總是讓人很為難。不收吧,怕傷了家長、學生的面子和一番好意;如果收了,既違反規(guī)定,自己心里也覺得欠別人的,不是滋味。心情挺復雜的。還有一位老師說:“有時候違心收了一點禮,會慚愧上半天,便想方設法地還,比如給學生買個筆、買個本什么的??砷L此以往,自己那點微薄的工資也招架不住呀。”
“我們不否認在教師隊伍中,存在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比如大量收受家長、學生的財物。但這畢竟是極少數(shù)情況?!睆V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教育局局長賴每認為,大多數(shù)老師是好的,他們能夠清醒地認識并恪守師德。
法規(guī):當立?不立?
采訪中,多數(shù)老師和家長希望通過立法的形式有效制止“變味的送禮”。記者了解到,在每年元旦、春節(jié)以及教師節(jié)前夕,各學校校長會給老師打招呼,叫老師不要收禮,教育部門也出臺了系列舉措禁止教師收禮。鄭州市二七區(qū)教文體局近日就向轄區(qū)內中小學校下發(fā)通知,要求徹底在學校剎住送禮之風,老師不得以任何方式收受學生和家長的禮物。
但是,大家心知肚明,“這些規(guī)定有時候僅限于文字,只要不讓媒體曝光,校長和教育部門是不會管的。”
對此,教育專家認為,要想徹底遏止不良風氣,必須有明文法規(guī),同時,學生、家長和老師還得保持理性,不去一味盲目地趕送禮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