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體及結構知識

高考中的英語閱讀短文的文件一般有 4 種,即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在寫法上它們都有各自的寫作方法和結構特點。

1. 記敘文:記敘文又分為 3 類:記事文、記人文和景物描寫文。記事文。這類文章首先一般要交代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件(what),然后再進行分析這件事情發(fā)生的原因(why)及發(fā)生的過程(how)。因此,對于這類文章,我們只要抓住了這五個“W”和一個“H”就行了。記人文,即人物傳記。這類文章一般是采用倒述的寫作方法,即首先用幾句話來簡單介紹這個人,接著介紹這個人的出生、成長過程,然后再記述他(她)所干的一兩件主要的事情或業(yè)績,來反映他(她)的思想、品德和情操,最后是作者對他(她)的評論,從而表達作者對他(她)的感情。景物描寫文。一般用來記述在某時、某地所見的事物及心里面的感受。這類文章一般按照時間或空間的順序來記述,并且有時還夾插作者心里面的想法和感受。它好似我們中文中的散文,從表面上來看,沒有中心或主題,只有通讀全文后,仔細思考、歸納總結才會找出主題或中心來,從而進一步看清作者的目的、意圖及心情。

2. 說明文:說明文通常是用來對事物的情況進行描繪或對某種觀點、理論進行解釋,從而使人們明白事理或掌握某種方法技巧。在文章中,作者一般是首先提出一個要說明的對象,然后從時間先后、空間順序、用途、方法、手段、事例或進行的步驟等各方面進行描繪或解釋。

3. 議論文:議論文就是用來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發(fā)表意見和看法。作者總是先提出一個論點,接著對這個論點進行正反分析,邏輯推理或列舉事例加以論證,然后得出結論。它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在立論中,擺事實、講道理,論證其觀點的可行性、正確性;在駁論中,作者首先提出一個不正確的論點,然后用事實、道理對它逐點進行駁斥,來證明它是錯誤的、行不通的,再得出正確的結論。

4. 應用文:應用文是日常生活中用來傳播信息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除用文字外,有的用圖形,有的用表格。如:通知、廣告、海報、書信、啟事、便條、收據(jù)、借條和物品說明書等。這類文章有 3 個顯著的特點:一是詞匯較偏僻;二是語言也不規(guī)范;三是句子結構不完整,閱讀起來的確困難。但是,它們一般屬于應用文,告訴人們消息、方法、途徑等內容。

五、文化背景知識

文化背景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科學技術、天氣情況、地理環(huán)境、人物的性格特點及知識水平等各個方面。如果背景知識豐富,閱讀起來輕而易舉;如果背景知識貧乏,閱讀起來就感到困難,甚至理解不了。例如讓同學們閱讀一篇關于“水門事件”或“伊朗門事件”方面的英語文章,如果同學們對這兩件事情的背景不清楚,閱讀起來就會摸不著頭腦。由此可見,文化背景知識是進行閱讀理解的助手,考生一定要注意平時的積累。

六、生活經驗常識

閱讀理解的能力一般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而不斷提高。例如由于小孩還沒有成年人的知識和經驗,他們還看不懂成年人的文章,他們自然也就不喜歡成年人的讀物;人們對于自己所經歷的事情一看就能明白,讀起來也就有興趣,而對于陌生領域的文章就感到困難。因此,同學們在平時要多積累生活經驗。?

七、習語及固定搭配知識

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一般情況下,這些用語和固定搭配是不能單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英語也是如此。如 eat one’s words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一般情況下,這些用語和固定搭配是不能單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英語的意思并不是“食言,說話不算數(shù)”而是“收回前言,為說錯話而道歉”;break one’s words 的意思才是“食言,失言”。又如,如果把 have words with sb。又如,如果把“跟某人談話”,那么就錯了,它的意思是“跟某人吵嘴”;而 have a word / talk with sb 的意思才是“跟某人談話”。因此,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平日的英語學習中必須進行廣泛的閱讀,積累、掌握英語中的習語及固定搭配。

八、學科綜合知識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方面的短文不僅包括社會生活、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方面的知識,而且也包括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電腦技術、音樂、美術等各學科方面的知識。如果某學科的知識貧乏,勢必會影響對這方面的短文的理解。因此,學好各學科的知識,對各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是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