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點撥SAT考試:虛擬語氣引發(fā)的慘案
在SAT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無數(shù)中國優(yōu)秀學子的讓人咂舌的高分,但也有無數(shù)的因為基礎不牢靠而釀成的一幕幕慘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就在大量目睹了前一種輝煌的同時,見證了不少后一種的真實的案例。為了讓我們的中國學子多一些歡笑和快樂,少一些淚水和痛苦,我嘗試著把SAT結構里一些難題仔細的給大家拆解一下。我們會發(fā)現(xiàn),慢慢的咀嚼這些題目后,我們就徹徹底底的掌握住了它們背后所隱藏的知識點。
首先看一道Identifying errors的題目:
Some of the workers who resent the supervisor’s authority would probably feel uncomfortable if they were to acquire the independence that they demand.
無數(shù)的學生看到這個題后,腦海中馬上蹦出來一個想法:這不是考時態(tài)的題嗎?沒錯,這就是考時態(tài)的題。接著,他們開始想:“resent這個詞用了一般現(xiàn)在時,這怎么行,后邊有一個would feel,這兩個時態(tài)不是不協(xié)調(diào)嗎?哈哈,resent錯了!選上它。慢著,后邊還有一個demand呢,它的時態(tài)也是一般現(xiàn)在時啊,這個與resent的時態(tài)是多么的和諧統(tǒng)一啊,原來是would feel這個家伙錯了。對,選這個答案?!闭鹿P,突然間一個黑色的陰影竄入眼簾中,沒劃橫線的地方竟然隱藏著一個were to acquire,“這個陰險的家伙,你,你,你太,太陰險了。差點把你漏掉,它的存在和would feel又是多么的相互呼應啊!那,不是意味著would feel是正確的嘛!但是,resent,demand怎么能與were to acquire,would feel這些放在一句話里邊呢?這不是一正一邪,一黑一白,一個令狐沖,一個東方不敗嗎?怎么可以這樣?想不透?!庇械耐瑢W就此陷入了深思中,有的同學孤獨地彷徨地無助地選擇了No error。結果可想而知,一個大大的紅紅的叉!“郁悶!怎么可以這樣?”
其實,這都是基礎不牢惹的禍。這個題目就是虛擬語氣與真實語氣糅雜在一起,混淆了我們的認識。各位都知道,虛擬語氣者,簡言之,就是描述發(fā)生的可能性極小或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比如說:假如我成了比爾蓋茨,我會首先用我的錢去買豆?jié){,喝一碗,倒一碗;再比如:假如上天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出三個字:去----死---吧(呵呵,貌似惡毒了點)等等。這些東東都符合虛擬語氣的情形。那么它們到底寫成什么形式呢?
分三類:第一類為對現(xiàn)在發(fā)生的動作的虛,即條件句用過去時,結果句一般用would 加動詞原形;第二類為對過去發(fā)生的動作的虛擬,即條件句用had 加過去分詞,結果句一般為would have加過去分詞;第三類為對將來的動作的虛擬,即條件句用should加動詞原形或者were to加動詞原形,結果句一般用would 加動詞原形。
看到這里,我們是不是豁然開朗了呢:上邊的題目就是一個對將來的動作的一個虛擬的描述嘛!有的同學會說:不對啊,還有兩個一般現(xiàn)在時的動作呢啊。不錯,不要著急,我們先把那兩個從句中的動作去掉,因為它們起的也只是修飾語的作用,只是錦上添花,我們現(xiàn)在先把“錦”搞清楚再說,也就是:Some of the workers would probably feel uncomfortable if they were to acquire the independence. 很簡單吧,搞定了吧,明白了吧,要是還沒明白,把上段再讀一遍;要是讀完后還沒明白,自己掐自己大腿一下;要是還沒明白,掐自己大腿兩下;以此類推,直至掐會為止。
呵呵,開個玩笑,我們繼續(xù)。各位,現(xiàn)在想想,我們在虛擬的基礎上,加兩個真實的修飾語,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了。就像上句說的那樣,some of the workers真的resent the supervisor’s authority,而且他們也真的demand the independence,當然他們是不大可能真的得到那種independence的,所以其他的內(nèi)容采用虛擬??!看到這里,各位聰明的同學明白了吧?
當然,我們吃一塹總是要盡可能長一智的。這個題目的高高的錯誤率反映出很多同學在學語法的過程中基礎不牢靠,只是朦朦朧朧含含糊糊稀里糊涂的大致明白一些東西,一旦遇到綜合一點的題目,就原形畢露了。所以,我們要盡可能把SAT結構中涉及到的那么一點點的語法知識,徹底的深入地搞明白,才能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