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講的這個法國男人,他叫 Eugène Poubelle [ju:'d?i:n pu'bel]

你可能不知道他是誰,但是學(xué)過法語的人都覺得 Poubelle 這個詞很眼熟,這不就是垃圾桶的意思嗎?

奇怪,怎么會有人叫垃圾桶?其實不是他叫垃圾桶,而是垃圾桶跟他姓。

Eugène 出生在一個中產(chǎn)階級的家庭。1883年,他當(dāng)上法國塞納省的總督,而這個官職權(quán)利異常的大,大到可以直接掌管巴黎的大小事務(wù)。

所以,他遇見問題了。1884年以前,法國巴黎的生活垃圾都是沿街亂倒,馬路上都是一堆一堆的垃圾。

為了保持市容整潔,Eugène 下令:戶主必須要為租客提供三個盒子分類盛裝生活垃圾,并且規(guī)定公路上必須有垃圾桶(當(dāng)時叫“盒子”)。

He made dustbins compulsory.
他讓垃圾桶成為了必須使用的東西。

后來,人們分類定點倒垃圾的習(xí)慣是養(yǎng)成了,但是問題來了!總不能老叫“盒子”吧?

這時候,一家報社——《費加羅報》非常適時地在報紙上稱這幾個盒子為 “Poubelle盒子”。所以,人們就自然而然跟著叫 Poubelle 了。

于是,從此這家人就被國家“賜姓”垃圾桶了。


OK,來講今天的詞 compulsory

如果說某個東西是 compulsory,那說明你所處的組織強制你接受這個東西。比如“義務(wù)教育”就叫 compulsory education

再比如,有的學(xué)校規(guī)定必須穿校服,那么我們就說在這些學(xué)校里:

School uniform is compulsory.
校服是必須穿的。


那么,我們來造個句子吧~

Learning is not compulsory. But if you don't do it, you'll end up in a career where unwilling smile is compulsory.
學(xué)習(xí)并不是強制的。但如果你不學(xué)習(xí),那么在你以后的職業(yè)生涯中,賠笑就會是強制性的。

重要句型:

end up in sth. 最終處于XX狀態(tài)

?

聲明:本雙語文章的中文翻譯系滬江英語原創(chuàng)內(nèi)容,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中文翻譯僅代表譯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