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消息,“菲編”Phoebe Waller-Bridge將與Amazon聯(lián)合推出新劇,預(yù)計年底開拍!

?

也許你會對Phoebe Waller-Bridge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是她所做的工作你一定都有所耳聞:自編自演了《倫敦生活》(Fleabag),一舉拿下三座艾美獎《殺死伊芙》(Killing Eve)的幕后編劇,把以男性為主角的原著巧妙地改成了雙女主神作;更是前一陣上映的《007:無暇赴死》(007:No time to die)中唯一的一個女編劇......

?

?

恰逢今天是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來聊聊菲比是最合適不過的了。畢竟,她劇中的女性多元且“非主流”:又喪又黑色幽默的Fleabag,在家庭事業(yè)間搖擺不定的女探員Eve,變態(tài)脆弱的殺手Villanelle...?而她本人,亦是一個才華橫溢、個性鮮明的“新女性”。亞馬遜的總裁都稱贊道,Phoebe Waller-Bridge?是杰出的英國人才,一直在打破邊界,和推動女性聲音的力量?。她聰明過人、才華橫溢、性格豪爽,在寫作、表演和制作等多個領(lǐng)域都是行家里手。

?

1985年,菲比出生于倫敦西部,在家里的三個孩子中排行老二。她的家庭條件不錯,父母也很鼓勵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小小年紀的她便有很多古靈精怪的想法,比如剃光頭,幻想自己其實是一個小男孩。

?

Phoebe’s childhood imagination was never curtailed. When she went through a phase of dressing like a boy, it was “never an issue” for her parents, she says. “I was six or seven when I shaved my head, started wearing boys’ clothes and called myself Alex. It lasted until I was 10 or 11.” Her parents’ attitude throughout the tomboy years was “Do whatever you like.”

菲比兒時的想象力從未被削弱過。她說,當她經(jīng)歷像男孩一樣穿衣的階段時,這對她的父母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拔伊邭q的時候剃了光頭,開始穿男孩的衣服,并稱自己為亞歷克斯。它一直持續(xù)到我十歲或十一歲。” 她父母在假小子時代的態(tài)度是“隨心所欲”。

?

?

17歲時,她進入著名的皇家藝術(shù)戲劇學院學習。在這里,她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女性身份其實是一種束縛,稱其為“殘酷的覺醒”。哪怕是在戲劇表演這樣看似前衛(wèi)的先鋒領(lǐng)域,女性角色總是難以擺脫某些刻板印象。

?

“The girls didn’t get many decent parts because not that many plays have them. I was always crying or dying or pointing at things. So I complained and said, ‘I don’t want to be the victim of things happening around me.’?“

“女孩們沒有得到很多像樣的部分,因為很多戲劇中都沒有那樣的角色。我總是在戲中哭泣、垂死或指指點點。所以我抱怨說,‘我不想成為我周圍發(fā)生的事情的受害者。’”

?

幸好在戲劇學院的最后一年,菲比遇到了一絲曙光。當時劇作家切·沃克(Ché Walker)來學校指導,他形容那時的菲比“像一只沉睡的老虎,在戲劇學院的一些關(guān)于女性的馴化下變得太過'禮貌'和'聽話'”。

?

盡管這樣,他依舊能看出菲比被壓抑的才華和憤怒。他告訴菲比,“你有權(quán)去憤怒。不要回避憤怒;憤怒是一種禮物?!?/strong>

?

?

于是,沃克在劇中為菲比插入了一段其實和劇本沒有多大聯(lián)系的獨白,在這段獨白中,菲比充分地釋放了自己的憤怒,對她來說,這一經(jīng)歷影響巨大。

?

從戲劇學院畢業(yè)后,菲比的道路并不是很順利。她回憶,很多都是“臨時工”。直到2007年,她碰到了編劇薇姬·瓊斯(Vicky Jones)。兩人因為工作而認識,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后來,瓊斯因為無法忍受某個男作家的劇本而試圖對其進行改編而被公司解雇時,菲比立刻辭職進行聲援。

?

?

于是,兩個失去了工作的女人碰到了一起,試圖可以不被束縛地去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瓊斯回憶道菲比是那種“會為了自己的美麗信念而拼命努力”的人。

?

“I’ll never forget what Phoebe did,” Jones says. “We went for a drink and talked about wanting to make theatre together. She has this beautiful belief that if you work hard and believe in yourself, you’ll make it work. That was incredibly catching just when I needed it most.”

“我永遠不會忘記菲比的所作所為,”瓊斯說?!拔覀?nèi)ズ攘艘槐劦较胍黄鹱鰟≡?。她有一個美好的信念,如果你努力工作并相信自己,你就會成功。那時我很需要這些,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

?

她們在2007年9月創(chuàng)立了DryWrite劇院公司。在倫敦東部的一個小房間里,大家聚集在一起進行討論。盡管演員和劇作家都沒有報酬,但這個只能容納40人的小房間里常常塞滿了100人。在之后的10年里,她們?yōu)閭惗氐亩嗉覄≡韩I上了100多部精彩的作品。

?

?

?

2016年,菲比帶來了《倫敦生活》。這部劇的靈感源自菲比的一段10分鐘的脫口秀,后來被她改編為戲劇。在愛丁堡藝術(shù)節(jié)上,BBC的戲劇編輯發(fā)現(xiàn)了它,并協(xié)助菲比把它搬上了熒幕。

?

?

結(jié)果,《倫敦生活》火了。Fleabag在英語中的意思是“隨便、邋遢的人”,劇中的主角Fleabag也并不符合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女性”。她一點也不精致,會出糗,會崩潰,她的生活混亂,甚至連她自己也無法解釋為什么總會從事一些出格的行為。

?

可以說,如果拿一些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去給Fleabag打分,完全是不及格的。

?

?

但在真實方面,這個形象可以說是直擊人心。正如媒體所評論那樣,“她在引人發(fā)笑的同時,也會讓一股感傷席卷而來。她其實是在悄悄地撥弄觀眾內(nèi)心深處的黑暗領(lǐng)域?!?/strong>

?

“The joy and the pain for me is about tightroping between being a cynic and being a romantic—the tug between barely believing in anything and hoping for everything.”

“對我來說,快樂和痛苦是在憤世嫉俗和浪漫之間走鋼絲——幾乎不相信任何事情和對一切都抱有希望之間的拉鋸。”

?

?

當人們喜歡對堅強的獨立女性大唱頌歌時,菲比卻聚焦到了女性脆弱和憤怒的一面。但這脆弱也不是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在社會的規(guī)訓下束手就擒,而是主動地去選擇,哪怕自己的選擇是一團糟,也會面對著屏幕露出一個自嘲式的微笑,看似滿不在乎,實則無可奈何。

?

2017年,在瓊斯的介紹下,她擔當了《殺死伊芙》的編劇。在她看來,這是個可以把自己關(guān)于女性角色的各種塑造付諸現(xiàn)實的絕妙機會。

?

“Now I can really spread my wings in terms of making these two characters sing without having to be confined by five jokes a page,” Phoebe says. “It feels like a departure but also like an extension of going deeper and deeper into different women’s psychologies.”

“現(xiàn)在我真的可以展開我的翅膀,讓這兩個角色歌唱,而不必被每頁需要有五個笑話所限制,”菲比說?!斑@感覺像是一種解脫,但也像是對不同女性心理越來越深入的延伸?!?/span>

?

?

菲比做到了,并且完成的很漂亮。亞裔演員吳珊卓(Sandra Oh)的精彩演繹也為此劇加分不少,還憑此一舉拿下了金球獎。

(《撞臉男星被勸整容,歷經(jīng)30年龍?zhí)咨?,她終于成好萊塢影后:身為亞洲人我很驕傲》)。

?

如果沒有菲比的改編,吳珊卓不可能在這篇原著為男性的小說中擔任女主;同樣,如果沒有吳珊卓的出色演繹,伊芙這個角色也不會那么立體和飽滿。聰明的女編劇和優(yōu)秀的女演員合力呈現(xiàn)出了這部絕佳的女性劇,可謂是“girls help girls”了。

?

?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菲比可以說是她各種角色的延續(xù)。作為一個成功女性,她十分松弛,你也很難對她進行歸類。

?

?

在艾美獎的獲獎典禮上,她連續(xù)三次登臺領(lǐng)獎,確實是拿獎拿到“倦了”。她的獲獎感言也十分地真性情:“編劇真的很難啊,我寫劇本就是為了拿獎?!薄把輵蛞埠芸喟?,我演戲也是為了拿獎?!?/strong>當主持人通知她第三次登臺領(lǐng)取最佳喜劇獎時,她直言不諱地表示無語“This is ridiculous……”

?

?

頒獎典禮后的菲比依然穿著華服,卻慵懶地躺在椅子上,一手夾煙一手端酒,彷佛剛剛的榮譽都只是過眼云煙,她想享受的只是這片刻的寧靜。

?

?

As women, we get the message about how to be a good girl - how to be a good, pretty girl - from such an early age. Then, at the same time, we're told that well-behaved girls won't change the world or ever make a splash.?

作為女性,我們從小就被告知該如何成為一個好女孩,要乖巧、要可愛;與此同時,我們卻又被告知聽話的女孩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也不會引起轟動。?

?

于是,菲比塑造了一系列不按常理出牌的“壞女孩”,而她本人,也在時時刻刻灑脫地做自己。

?

?

今天是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International Women's Day),愿每一位女性,都可以做真實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