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商務英文短語你都了解嗎
英語中的短語或俚語常常能以具體的描述表達抽象的涵義,學習越多,自己的語言能力及表達能力也越能進步。今天就來說說一些在職場上用到的英文短語,看看你是不是已經(jīng)學過了。如果備戰(zhàn)商務英語bec考試,這些內(nèi)容希望也可以幫助大家提升溝通力。
Go the extra mile 鞠躬盡瘁;盡心盡力
“Go the extra mile” 字面上的意思是多跑幾英里路,意指除了份內(nèi)的工作外,也花費多余的心力把其他細節(jié)顧到好,就好像馬拉松已經(jīng)跑完了,但還是繼續(xù)跑一樣地努力。中文對應為「鞠躬盡瘁」、「摩頂放踵」等成語。
【例句】
She always goes the extra mile to meet the customers' needs.
她總是會盡心盡力地完成顧客的需求。
To be on the same page 意見一致
“On the same page” 字面上是「在同一頁上」,
意思是「意見一致」,就好像被印在雜志同一頁的內(nèi)容通常會是類似主題。
【例句】
I just wanted to make sure we're on the same page.
我只是想確保一下我們的意見一致。
The bottom line 最重要的事;最終財務狀況
“The bottom line” 逐字翻譯就是「底線」,一件事情的底線就是指「最基本」、「最重要」的事,但這和「你踩到我的底線了」的底線是不一樣的喔~不要誤譯了!(這個「底線」的英文是 “l(fā)imit”。)
【例句】
It may be a good idea, but the bottom line is that I don't think it's profitable.
這想法聽起來是很棒,但重點是我覺得無利可圖。
“Bottom line” 的另一個意思是指財務報表最后一行的數(shù)字,也就是代表最后公司的獲利虧損狀況。
【例句】
If we're not careful, this could have a serious negative effect on our bottom line.
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獲利。
To take on (something) 承接(工作、任務、挑戰(zhàn)等)
把 “take on” 想像成將重物挑到肩上,意指「承接任務、接受挑戰(zhàn)」。
【例句】
I can't take on any more work right now.
我現(xiàn)在沒辦法再接更多工作了。
Pull (some/a few) strings 動用關系
俗話說「有關系就沒關系」,在社會上很多時候都會用到「人脈(network/connection)」?!癝tring” 是指線,動用關系時就好像在操弄木偶的線一樣,所以 “pull strings” 就是指「動用人脈」,通常中間會搭配 some 或 a few(皆指「一些」)。
【例句】
Sarah pulled a few strings to get this new job.
Sarah動用了一些關系才得到這份新工作。
Crunch the numbers 分析、計算數(shù)據(jù)
“Crunch” 是指「吃」餅干那種脆脆的食物,但這跟商業(yè)有什么關系呢?
在商業(yè)上,計算銷售額、預算、獲利非常重要,而計算之后更要分析這些數(shù)字對公司帶來的影響是什么,所以 “crunch the numbers” 就好像把數(shù)字咀嚼后消化,中文為「計算分析數(shù)字」。說到計算,很多人應該會想到 “calculate” 這個動詞,不過 “crunch the numbers” 比 “calculate” 又更多了「分析(analyze)」的意味。
【例句】
We need to crunch the numbers to see if we can fit it into our budget.
我們必須先計算分析數(shù)據(jù)之后,才能知道我們能不能將其編入預算。
Work one’s fingers to the bone 努力工作
很直白地, “work one’s fingers to the bone” 就是把手指操到只剩骨頭,意思就是努力工作。
【例句】
Joan has been working her fingers to the bone to finish the project in time.
Joan 一直努力工作,才得以在時限內(nèi)完成項目。
Get one’s/a foot in the door 進入市場;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Get your foot in the door” 字面上意思是把一只腳踏進門里,其實可以把成功的未來想象成一座大豪宅,踏進門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了。所以,這個短語可以用來說「(進到大公司)從基層做起」,或是「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例句】
His entry-level job doesn't pay well, but at least he got his foot in the door.
他的入門工作待遇不算很好,但至少這是他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In the red/in the black 虧損/獲利
在西方國家,記賬時會用紅色代表虧損,黑色代表獲利,所以 “in the red/black” 就是指「虧損/獲利」
【例句】
If this doesn't work out, we will be in the red for months.
如果沒有成功,那我們將會連續(xù)虧損好幾個月。
Hit one’s numbers 達成目標
達成銷售數(shù)字或是某個目標,就好像打到了那個數(shù)字一樣,所以英文里有 “hit one’s numbers” 的說法。
【例句】
We finally hit our numbers last week!
我們上周終于達成目標了!
For the long haul 長遠來看
“Haul” 在這邊指的是「旅程」,所以 “for the long haul” 就是指「長遠來看」,同義的短語還有 “in the long run”。
【例句】
The new business plan will take hard work, but we're in it for the long haul.
新的商業(yè)企劃絕對不是件輕松的任務,但我們會堅持到底。
Miss the mark 無法達成目標
“Mark” 除了是人名,也有「標記」的意思,所以可以把 “miss the mark” 想像成射箭沒有射到紅心,也就是沒有「命中目標」、「達成目標」。
【例句】
Our campaign missed the mark this time.
我們這次的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Raise the bar 提高標準
“Bar” 是指「長條」,可以想象成將門檻的那根木條提高,也就是「提高標準」,其中當然可以將 “bar” 替換為 “standard”。
【例句】
Tesla's new technology has raised the bar for the entire electric car industry.
特斯拉的創(chuàng)新科技拉高了整體電動車產(chǎn)業(yè)的標準。
On the back burner 暫緩的;次要的
這個短語字面上意思是「在后面的火爐上」。煮菜的時候,會將需要長時間悶煮的料理開火放置,這時的重點就會在準備其他道料理,悶煮中的那道就變成「次要的」了。所以 “on the back burner” 指的是 “not the priority(次要的)”,常會搭配動詞 “put” 使用。
【例句】
Put that report on the back burner for now and focus on this new assignment.
先不要管報告的事了,現(xiàn)在先專注在這項新的任務。
To be in hot water 完蛋了;惹上麻煩
在熱水中被煮,很明顯是某人「完蛋了」,可能是因為遲交作業(yè)、項目沒完成、銷售額沒達標等......
【例句】
I didn't know the deadline was yesterday. I'm in hot water now...
我不知道期限是昨天。我真的慘了......
Call the shots有決策權(quán);說了算
喜歡動作片或警匪片的人應該都有看過這個情節(jié):狙擊手已經(jīng)瞄準目標,并且一直詢問長官準不準許射擊。在這個情況中,長官就是「擁有決策權(quán)」的人,所以他可以 “call the shots”,決定要不要射擊。
【例句】
Unfortunately, we can't do anything since our clients call the shots.
不幸的是,我們無能為力,因為客戶說了算。
Fine print (合約中)不起眼的細則
相信大家買東西時常有這種經(jīng)驗:看到廣告標語寫個大大的「全場一折」,然后旁邊一個米粒大的「起」字;或是在網(wǎng)路上辦賬號、購物時,合約連看都沒看就直接按同意,心想:「寫那么多誰看得完」。這些密密麻麻或是不起眼的小字就叫 “fine print”?!癋ine” 除了當「好的」,還能當「精細的」,所以這些字就是「精細的印刷品」。
【例句】
Don't sign a contract without reading the fine print.
簽合約前一定要一字一句仔細讀清楚上面的條款。
Off the top of one’s head 一時想到
字面上是「從頭頂出來」,其實就是「一時想到;一時興起」,同義詞有 “on the spur of the moment”。
【例句】
Becky: Any good ideas?
有什么好的點子嗎?
John: I can't think of any off the top of my head. Give me some time to think.
現(xiàn)在一時想不到耶。給我一點時間想想。
Show someone the ropes 教導某人;示范給某人看
這個短語來自航海術(shù)語,因為以前的帆船很需要控制繩子的技術(shù),所以老手就會給新手 “show the ropes(看看繩子怎么用)”,演變到現(xiàn)在就是指「教導、示范」給某人看。
【例句】
If you have any trouble, come to me. I'll show you the ropes.
如果你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來問我。我可以示范給你看。
Be thrown in at the deep end 被指派獨自處理困難的任務
有些新人可能會剛進公司就被要求獨立完成某項很困難的項目,并且沒有人會協(xié)助,這個情況就叫做 “Be thrown in at the deep end”。
【例句】
She was thrown in at the deep end at her new job, but it forced her to learn quickly.
她剛到職就被指派獨自完成困難的任務,但這也剛好強迫她更快進入狀況。
商務英語bec的學習內(nèi)容還有很多,如果想要持續(xù)了解的話,可以來網(wǎng)??纯?。如果您對英語學習感興趣,想要深入學習,可以了解滬江網(wǎng)校精品課程,量身定制高效實用的個性化學習方案,專屬督導全程伴學,掃一掃領200暢學卡。
- 相關熱點:
- 總統(tǒng)英文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