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八:壓力很大,失眠怎么辦? 」

解答:壓力在某種程度上是成長的動力,在日間的工作中,有一些壓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我們也要給自己的壓力一個時間表,就像我們的生物鐘一樣, 壓力也需要一個“壓力鐘”,在早晨工作時,壓力可以釋放,但在晚上休息時,壓力就要停止釋放。當我們的學習工作變化、或有突發(fā)的事件時,壓力變大,“壓力鐘”需要一段時期的適應,才能重新運轉。所以,有偶爾的失眠,是正常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幫助“壓力鐘”升級。首先,要在早上精力充沛時叫醒壓力。比如每天起床后,制定日程表,把可以應對壓力的事,安排在內(nèi)。比如快要英語考試了壓力大,那早上可以計劃背50個單詞;單位要考核壓力大,那就計劃多干點活沖刺一把。然后黃昏時,該請壓力變小一些了,就做一些減壓的事,比如吃美食、運動、唱歌、看電影等……切忌不要等到快睡覺才減壓。這樣到了快睡覺時,你的壓力和精力都已經(jīng)釋放了,并且當你白天做了一些應對壓力的努力后,你就不會那么焦慮了,自然就能輕松的入睡了。持續(xù)這樣一周,自然可以形成新的“壓力 鐘”,找回你的三秒鐘熟睡能力。

「問題九:心理測驗結果不佳,就說明我心理有病嗎?」

解答:單一的心理測試結果是不能評判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的,就像不能用體重來衡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特別是網(wǎng)絡上那些自動計算結果的心理測驗,大 多都是不準的。心理測驗對心理健康的考察,需要在權威機構,由專業(yè)的心理測量師來測驗。比較準確的心理測驗,首先題目很多,一般在100題以上,并且經(jīng)過 抽樣檢驗,信度效度都達標,有較新的常模。并且有專業(yè)人員對你的測驗結果進行解釋。并且就算這樣出來的心理測驗結果,也只是對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提供一個參考數(shù)據(jù),心理疾病的診斷還需要行為觀察、生理反應、情緒反應等其他指標,根據(jù)我國的心理衛(wèi)生條例,只有醫(yī)院的心理門診才可以下這個診斷。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測量師都沒有這個權利。

「問題十:學心理學就能治好自己的心病嗎?」

解答:學習心理學并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就像醫(yī)生不能給自己治病一樣。學習心理學只能幫助你了解自己,了解人們心理活動的一些規(guī)律。我們的心理問題都是在生活中出現(xiàn)的,所以只有在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中才能解決,畢竟我們的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由于和他人的連接出問題而引起的,需要通過自我與他人的關系互動才能找到“對癥之門”,比如咨詢關系,親密關系,社交關系??孔约阂粋€人孤獨的學習、反省是不能有具體的生活驗證的。所有的心理學專業(yè)工作者,當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時,也是要找上一級咨詢師進行治療的。因此,心理問題需要通過專業(yè)的心理咨詢來解決。學習心理學可以御防一些問題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