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迎來第8年-專訪北京雅思學校執(zhí)行校長
Forerunner and one of the keynote speakers for Ielts Test in China, Chen Yongjiang has been working productively with his Beijing Ielts School for over 8 years. Beijing Ielts School, the earliest school specializing in training Ielts Test takers, boast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graduates who have successfully passed the test and later on continued with their studies overseas.? Recently, Steven An, editor-in-chief of , was invited to hold a friendly and in-depth talk with Mr. Chen on the evolution of Ielts Test in China. Is the talk a prelude for the potenti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Let’s take some time to find it out.
陳:陳永江,北京雅思學校執(zhí)行校長
安:安家良,Steven An,滬江英語網(wǎng)主編
[受訪者小檔案]
陳永江,北京雅思執(zhí)行校長,北京雅思協(xié)會名譽會長,1997投身民辦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立全國首家雅思培訓學校——北京雅思學校,填補了國內(nèi)雅思培訓事業(yè)的空白,歷經(jīng)多年國外生活及學習、實踐和探索,積累了豐富的行業(yè)背景和管理經(jīng)驗,對雅思培訓有獨到的見解與研究,自主開發(fā)出最適合中國學生多起點英語水平的個性化雅思課程,傾力構筑“雅思階梯教學法”的全新雅思培訓及教學模式,幫助更多即將走出國門的同學們?nèi)〉昧藘?yōu)異的雅思成績。北京雅思學校經(jīng)過8年的不斷發(fā)展,已成為雅思培訓界的先行者及領航者,成為了廣大雅思學友首選的雅思培訓權威學校。
(一)為什么沒在上海投入精力?
安:您覺得北京和上海的培訓機構有什么差別嗎?
陳:北京和上海的培訓機構的差異,可能主要體現(xiàn)了兩個城市職能上的差異。北京市全國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而上海在經(jīng)濟上的優(yōu)勢會多一些。而在兩地培訓機構的意識上,我覺得差不太多。
滬江英語不錯的,發(fā)展得挺好的,我們北京也都知道。
安:那北京這邊是怎么知道滬江英語的呢?
陳:網(wǎng)上啊,當然是在網(wǎng)上。
安:我個人覺得北京的培訓機構在網(wǎng)絡方面的意識要比上海的機構強。從機構自身的網(wǎng)站可以看出來,北京雅思的網(wǎng)站我是經(jīng)常留意的,整體上來說比上海機構的網(wǎng)站要超出很大一塊。很多上海的培訓機構也想做論壇,但都沒能做起來。而雅思培訓機構的學員在這方面就有優(yōu)勢,他們知道在論壇上要東西。
陳:對,一些考試的預測。
安:另外我感興趣的一點就是,北京雅思為什么在上海沒有投入精力來做?
陳:上海前幾年的發(fā)展環(huán)境可能差了一些,但目前很多機構的想法和模式比北京還要強。
安:您說的模式具體是指。。。?
陳:比如說,韋博的思路和華爾街是一樣的,還有給我印象比較深的還有朗閣。上次朗閣的校長過來,我們還一起吃了一頓飯。我覺得上海是一個大的市場,我們也應該會考慮進入這個市場。但目前從人員的管理和抽調(diào),對我們來說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們在上海方面的發(fā)展就緩慢一些。
安:應該說,原來北京雅思的上海分校是加盟的性質(zhì),是吧?接下來,您在上海的發(fā)展,您是會考慮直營還是連鎖加盟呢?
陳:我倒是傾向于直營,但是這樣對管理要求比較高。其實,主要的擔心還是來自于管理,資金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且我覺得上海的管理應該比北京還要好。
安:這何以見得呢?
陳:從政府層面上來說,上海的管理更有優(yōu)勢。
安:北京和上海,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區(qū)別,就是:在上海沒有名師,而北京的很多名字,我們在上海也耳熟能詳。
陳:就像你說的,確實是這種情況。北京必然是一個高手如云的地方,我們感覺也是這種情況,全國的優(yōu)秀教師都會聚集到北京,確實拉開了同其他城市之間的差距。在學術上面,北京有著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加上北京政府放寬了引進人才的政策限制,很多來自于各地人才都向北京流動。在北京,各地的人才的發(fā)展空間更大。當然,上海也會用自己的優(yōu)勢來吸引人才,但相對來說,在名師這方面,全國的城市中還要數(shù)北京。
(二)北京雅思和環(huán)球雅思是一回事兒?
安:很多南方人看來,北京雅思和環(huán)球雅思是一回事兒,事實上,兩家機構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系?
陳:確實,很多人都這樣認為。我們做雅思有很多年,其實幾年前,僅在北京專門作雅思的機構很多,可能我能叫出名字的就有30多家。但是,經(jīng)過市場的篩選,目前比較的機構僅有三個:新東方,環(huán)球雅思和北京雅思。而這里面,我們說北京雅思和環(huán)球雅思相似在哪兒?其實,課程、價格等等很多方面都特別相似,甚至到課程的設置。這個問題可能要這么看,一、這兩個學校都是專業(yè)做雅思;雖然北京雅思的師資有時甚至優(yōu)于環(huán)球雅思、新東方,但我們本身的市場做的并不好,沒有真正能把宣傳推出去。我們很多學生都是朋友介紹過來的,傳口碑過來的。而我們(和其他兩家)最大的差距主要是在包裝上。環(huán)球在包裝上是它的強項。
另外,為什么我們看到課程上有這么多相似呢?我可以舉個例子,比如,最初的所謂“精品班”,是我98年首先推的。當時推出來的一年中,都沒有人敢去學,在那個時候來說確實是不一樣的。再有一個,我推的高中五分班,同行機構一看覺得這樣的設置不錯的時候,他們必然也會考慮同樣的運作方式。
安:接著人家就推六分班了,呵呵。
陳:就是這樣的,呵呵。這個時候,你也沒有任何的辦法,因為畢竟大家都是做雅思的。有時候,我們推出兩個月學制的班,人家也可以推兩個月的班,進而大家都可以推六個月的班,這個和五分班、六分班一樣,確實要想可以的制造的一些不同,是有一定難度的。在外人來看兩家機構就是一回事兒。但是,肯定還是會有區(qū)別的。
安:覺得這樣的競爭是良性的嗎? 誰都可以推六分班,甚至是七分班,這樣大家都在炒一個概念,產(chǎn)品上有太多的雷同。當然,兩家相當?shù)臋C構競爭,最終受益的還應該是學員。
陳:我覺得這是肯定的。其實,不光是價格戰(zhàn),價格可能是前期的一種操作。早先,新東方和我們打價格戰(zhàn),但我們和環(huán)球都沒有這樣做。教育這東西不同于普通商品,大家看重還是服務。有競爭,學員才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務。價格只能是一方面,關鍵還是要看教學質(zhì)量。
安:目前,北京雅思在北京有多少分校?
陳:北京的報名處有兩個:海淀區(qū)和朝陽區(qū)。而上課地點有很多
安:現(xiàn)在三家主要的雅思學校的市場占有率如何?
陳:差不多。但從雅思這一塊來說,新東方不是很好。
安:現(xiàn)在新航道不是也在做雅思嗎?
陳:不太好。胡敏是去年的9、10月份作了第一期,我們都特別關注的,現(xiàn)在看來他們情況不是特別好。胡敏他的想法還是很好的,最終的目標還是要做成新東方這樣的規(guī)模。那雅思是他的一個切入點。胡敏被稱為胡雅思嘛。不多,很多學生去新東方學雅思還是沖著學校的牌子,而不是沖著胡敏本人。但是,胡敏這個人頭腦很聰明,他的市場運作都挺好的。
安:我們沒有辦法直接接觸北京的市場,但單就他的網(wǎng)上攻勢來說,還是有很多先入為主的東西。
(三)大班、小班都要做?
安:現(xiàn)在北京雅思大班、小班都有嗎?
陳:都有。
安:大班可以大到什么規(guī)模?
陳:大班可以達到3-400人。白天有很多外地的學員到我們這里來上課,全日制學習。一般,暑期的時候,周末人會少一些,因為放假,學生白天去學的比較多。
安:這種講座式的班級就是北京傳到上海的,但就目前而言,上海只有環(huán)球雅思能推這樣的班級。
陳:確實,大班對于學生來說未必好。能有小班當然再好不過。當然,成本也會隨之增加。
安:那目前北京的學員的需求如何?大班和小班,哪個更占優(yōu)?
陳:我覺得是這樣的。兩種班級都有存在的理由,有喜歡參加小班的,當然也喜歡大班,關鍵還在老師。當然,在教師質(zhì)量有保證的同時,如果服務更好的話,一定是更有優(yōu)勢的。如果是同樣的老師,一個班級是200人,一個班級是40人,我一定會選擇人數(shù)少的。小班當中,學生同老師交流起來更方便。
(四)關于老師
安:那我們這幾家培訓機構有沒有共用的培訓老師?
陳:原來會友,現(xiàn)在這種情況越來越少。
安:是不是培訓機構可以控制老師的流動性?培訓機構老師這么大的流動性會不會給機構造成負面的影響?
陳:肯定會有影響。
安:這些負面影響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陳:管理上,各方面都會有。
安:管理上的漏洞可能通過兼職老師的嘴,傳到競爭對手耳朵里。
陳:(笑)肯定會有。
安:現(xiàn)在上海的機構已經(jīng)開始嘗試把兼職老師的課排滿,這樣你就不能到其他地方去做,這些會不會在授課協(xié)議上體現(xiàn)出來?
陳:我想我們還是和老師會有個協(xié)調(diào)。老師同意這一點嗎?有的老師可能不同意這一點,難道課程排滿,老師就不能到別的地方了?學生選擇培訓機構最終看的是師資,他們會因為新東方名字好聽而過去學習嗎?顯然不是,還是要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