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癥是指小兒(主要是3-6歲)較長期食欲減退或食欲缺乏為主的癥狀。它是一種癥狀,并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小兒厭食癥又稱消化功能紊亂(disorders of digestive function)在小兒時期很常見,主要的癥狀有嘔吐、食欲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和便血等。這些癥狀不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且常出現在其他系統(tǒng)的疾病時,尤其多見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或精神障礙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時。因此必須詳細詢問有關病史,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其原發(fā)疾病進行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一、小兒厭食是由什么引起的?

  小兒患厭食癥的9大原因

  1、大多數的厭食癥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零食過多、餐前飲用大量飲料、進食時注意力不集中(如邊聽故事、邊看電視邊吃飯)等等不良的習慣,可以擾亂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從而使患兒食欲減退。

  2、家長長期強迫進食的惡果。這些家長他們常常過分擔心小兒營養(yǎng)不足,體重增長不快,進食量過小等,強迫小兒進食。大大影響了小兒的情緒,產生了進食等于受罪的錯覺,并逐漸形成了條件反射性拒食,最終發(fā)展成厭食。

  3、胃腸道疾?。喝缦詽?急慢性肝炎;慢性腸炎、各種原因的腹瀉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見的原因。

  4、消化道變態(tài)反應及服用易引起惡心、嘔吐的藥物,如紅霉素、氯霉素、磺胺類藥物以及氨茶堿等也可導致厭食。

  5、全身性疾病如結核病、膠原病、貧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6、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壓、酸中毒、尿毒癥、心功能不全以及消化道淤血。

  7、維生素A或維生素D中毒等。

  8、情緒變化引起的厭食;進食采取不適當的溺愛態(tài)度,反而引起小兒神經性厭食。

  9、缺鋅也可導致厭食。若厭食的小兒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釋的原因時,可做血鋅或發(fā)鋅的濃度測定。

   二、如何對癥下藥治療小兒厭食?

  1、出汗較多:寶寶出汗較多時,體內水分、鹽分丟失較快,胃腸道活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導致食欲下降。夏季,暑熱往往傷脾陰,濕氣積滯體內也會使胃腸呆滯,一些體質弱的寶寶脾胃功能易下降。

  2、偏食習慣:寶寶偏食會引起一些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缺乏,如保持正常味覺的鋅元素,體內鋅缺乏,就會食欲不振。果糖、巧克力等甜食吃多了,對食欲也有影響,尤其在吃飯前吃甜食,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中樞神經抑制,人就不想吃東西了。

  3、活動少:寶寶在室外活動相對減少時,身體沒有被積極調動起來,胃腸道運作速度也隨之減慢,食物在腸道里停留的時間延長,發(fā)酵過程增長,使得消化功能發(fā)生紊亂。

  4、喂養(yǎng)不當:部分家長給寶寶喂飯不定時、不定量,甚至喂食量過多。這樣做導致寶寶消化不良、肚脹,最終厭食。

  5、精神狀態(tài):食欲與精神狀態(tài)密切相關。不少父母擔心孩子營養(yǎng)不夠,采用哄、騙、罵甚至打等方式強迫寶寶進食,這樣容易導致寶寶產生反抗情緒和厭食心理。

  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厭食癥如何糾正?

  據調查,1-7歲患小兒厭食癥的兒童中,僅有17%的兒童是因為疾病造成的,而83%的患兒都是因為食物結構不合理、飲食習慣不良所致。

  糾正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厭食癥應從下列7個方面著手:

  1、定時進餐,適當控制零食。就是按頓吃飯。小兒正餐包括早餐、中餐、午后點心和晚餐,三餐一點形成規(guī)律,消化系統(tǒng)才能有勞有逸地工作。絕對不讓孩子吃零食是不現實的,關鍵是零食吃得不能過多,不能排擠正餐,更不能代替正餐。

  2、節(jié)制冷飲和甜食。冷飲和甜食孩子都愛吃,但這兩類食品均影響食欲。中醫(yī)認為冷飲損傷脾胃,西醫(yī)認為會降低消化道功能,影響消化液的分泌。甜食吃得過多也會礙胃。這兩類食品飽腹作用強,影響吃正餐,所以要有節(jié)制。

  3、飲食合理搭配。小兒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要靠從食物中攝取,但對這些營養(yǎng)素的需要并不是等量的,所以父母應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注意各營養(yǎng)素間的比例,以求均衡飲食。每天不僅吃肉、乳、蛋、豆,還要吃五谷雜糧、蔬菜、水果。每餐要求葷素、粗細、干稀搭配。此外,有些水果過量食入會產生副作用。橘子吃多了上火,梨吃多了損傷脾胃,柿子吃多了便秘。

  4、講究烹調方法。經過烹調,食物的結構變了,變得易于消化吸收。但烹制食物,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如斷奶后,孩子消化能力還比較弱,所以就要求飯菜做得細、軟、爛;隨著年齡的增長,咀嚼能力增強了,飯菜加工逐漸趨向于粗、整。

  5、防止挑食和偏食。挑食和偏食影響小兒從多種食物中攝取機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對身體十分不利。首先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偏嗜帶給孩子,不要當著孩子說自己不喜歡吃什么,也不要強迫孩子吃當時不愛吃的飯菜。其次孩子喜歡吃的飯菜要適當地限制,防止過食損傷脾胃。還有要經常變換飯菜花樣,使孩子有新鮮感,提高他們的食欲。

  6、保證充足睡眠,適量活動,定時排便。合理的生活制度能誘發(fā)、調動、保護和促進食欲。

  7、改善進餐環(huán)境。如進餐時,大人過多地說笑,聽廣播,看電視,小兒吃飯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進餐的興趣隨之消失,進餐的動作也就停止了。所以應該排除各種干擾,讓孩子專心吃飯。小兒進食父母不能過多干涉,更不能強迫孩子進食。在餐桌上要力求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詳、和睦的家庭氣氛。另外,盡量讓孩子與大人共餐,這樣可以提高小兒進餐的積極性。

  四、如何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1、讓寶寶吃各種不同口味、顏色和口感的菜,這會讓寶寶總是對飯菜很感興趣。即使是很小的寶寶也會因為每天吃相同的東西而感到厭煩的。

  2、當寶寶吃得很好的時候要表揚他。

  3、給寶寶提供健康零食,寶寶每天消耗大量的能量,因為他們每天動來動去,所以營養(yǎng)豐富的零食來補充寶寶的能量,比如水果片(新鮮的或干制的)、天然酸奶、米糕、面包條。

  4、不要給寶寶吃快餐食品,如果在就餐時間帶著寶寶出去轉轉,您最好隨身帶一些健康食品,這樣您就不必依賴快餐店了,薯條、漢堡包、香腸都是高脂肪、高鹽、高糖分食品,而且含有很多添加劑,應該避免食用。

  5、別把甜食當獎勵。如果您想讓寶寶喜歡吃新鮮水果和蔬菜,自己首先要大量吃這些食物以給寶寶樹立榜樣。如果您總是把餅干和巧克力當作零食,并且把甜食作為獎勵(這些食物會使寶寶越來越喜歡吃甜食,并使他們長出齲齒),不要指望您的寶寶愛吃水果。您可不能為了寶寶吃水果和蔬菜而跟他討價還價,這會形成一個難以改變的習慣。

  6、給寶寶喝的飲料中,水是最佳和最提神的,所以要把水作為首選飲料。如果寶寶的食欲不是很好,在他吃飯前就不要給他喝含糖太多的飲料,因為喝這些東西會使他感覺不到餓。

  媽媽們注意:

  Tips1:進食看總量而不是一餐兩餐

  當寶寶拒絕媽媽給他準備的食物時,您的反應不要過于激烈,這只說明他不想吃罷了,不要強迫寶寶吃東西,不要將吃飯變成“拉鋸戰(zhàn)”,把吃飯的時間延長30分鐘。如果您覺得寶寶吃得還不夠,那在1-2小時后,再給他吃一些零食,例如水果或者牛奶,一天三頓主食再加上兩頓零食就足夠了。

  一些孩子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拒絕某種食物,不要為此擔心,只要總體的飲食情況是均衡的就行。

  Tips2:如果寶寶看到碗里的飯?zhí)?,會感到厭煩。媽媽其實可以給他換一個大一點的碗,或者裝少一點的飯,讓寶寶從心理上先接受,以后逐漸增加。這就是聰明媽媽的做法了。

  Tips3:不要給寶寶吃含過量的飽和脂肪、食鹽和糖的油炸食品,最好以蒸烤的食品取代之。加工食品中的鹽、糖和人工調味劑的含量很高,所以要給寶寶吃新鮮的食品,包括以下四類:

  (1)魚、肉、雞蛋和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2)牛奶、酸奶和其他奶制品;

  (3)大米、馬鈴薯、面包、面條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4)水果和蔬菜。

  五、如何通過中醫(yī)治療小兒厭食癥?

  小兒厭食癥中藥應正確診斷病因和治療原發(fā)病。對癥治療應著重恢復小兒的消化功能。主要用中醫(yī)療法、針灸療法、捏脊療法。在此同時注意改善飲食內容和習慣,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并糾正家長對小兒飲食的不正確態(tài)度。必要時可給硫酸鋅10mg,放糖漿內飼嬰,每日1~2次。如檢查血鋅低下,可用硫酸鋅2~3mgkg·d,療程1~3個月。鋅能使味蕾細胞迅速再生,改善味蕾的敏銳度,又能提高消化功能,對缺鋅的患兒有效率高達90%以上。

  中醫(yī)療法

  中醫(yī)稱厭食為納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調。由于脾胃素虛,或喂養(yǎng)不當、飲食不節(jié)、傷及脾胃所致。臨床分為虛、實兩證:偏實證者治以消導為主;偏虛證者治以調補為主,并結合臨床隨癥加減。

  實證 因停食停乳引起脾胃失調,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手足心熱,睡眠不安,腹脹或腹瀉。舌苔黃白膩,脈滑數。治以消食化滯化,常用保和丸方加減。

  處方舉例一:藿香9g,胡連3g,陳皮6g,建曲9g,焦山查9g,茯苓9g,雞內金9g

  處方舉例二:山藥9g,川明參9g,雞內金9g,苡仁9g,稻芽9g,麥芽9g。

  虛證 體質虛弱或久病元氣耗傷,致使脾胃消化無力,食欲不振,面黃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較淡,舌無苔或少苔,脈細弱無力。治以健脾益胃法。常用理中湯加減。

  處方舉例一:黨參9g,白術9g;茯苓9g,草蔻3g,干姜3g,生谷,麥芽各9g。

  處方舉例二:黨參9g,茯苓9g,焦術3g,甘草3g,焦查6g,川樸3g,生麥芽9g。

  加味法 以上二證均可隨證選加下列藥物:

 ?、?潮熱加骨皮9g,白薇9g;

  ② 腹瀉加山藥9g,蓮肉9g;久瀉加赤石脂9g,訶子6g;

 ?、?消瘦不思食加啟脾丸繼服;

 ?、?氣逆加砂仁3g,千年健9g;

 ?、?虛甚加黃精9g;

  ⑥ 腹脹加萊菔子3g;

 ?、?厭食頑固者加丁香1.5g;

 ?、?嬰幼兒停食停乳或便秘加一捻金,每次0.3~0.6g,日2~3次。

  ⑨ 出汗多者加生牡蠣15g,浮小麥9g。

  六、小兒厭食癥有什么治療偏方?

  【處方1】

  來源 《中醫(yī)雜志》

  組成 炒神曲、炒麥芽、焦山楂各10克,炒萊菔子6克,炒內金5克,共研細粉。

  用法 上藥加淀粉1-3克,用白開水調成稠糊狀,臨睡前敷于臍上,再用繃帶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為1療程。不愈者,間隔1周,再行第2療程。兼癥藥物加減:乳食停滯,加陳皮6克,酒大黃5克;水濕困脾,加白扁豆、薏苡仁各10克;先天不足加人參3克,干姜5克,灸草6克;脾胃虛弱加黨參、山藥各10克,白術6克;惡心嘔吐,加半夏、藿香、枳殼、訶子各6克;大便稀溏,加蒼術10克。

  主治 小兒厭食癥。

  【處方2】

  來源 《河北中醫(yī)》

  組成 生杏仁去皮,梔子,小紅棗(男用各8粒,女用各7粒),黍米一小撮。

  用法 將黍米和紅棗放入碗中,加適量水,上鍋蒸20分鐘,取出,待涼后,將棗核去掉,再加入杏仁和梔子粉,共搗如泥狀,平攤一塊黑布上,貼于臍部,用膠布固定,24小時后去掉,以皮膚出現青色為度,連敷2貼。

  主治 小兒厭食癥。

  【處方3】

  來源 《遼寧中醫(yī)雜志》

  組成

  大黃、大白、白蔻仁、神曲、麥芽、山楂、良姜、陳皮各等份,共壓細粉,用凡士林調成膏狀備用。

  用法 每次取蓮子大藥膏置于一塊4.54.5厘米橡皮膏中央,藥膏對準臍心貼敷,四周粘牢,每次敷8-12小時,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

  主治 小兒厭食癥。

  【處方4】

  來源 王宜新等。

  組成 白術150克,茯苓150克,炙附子50克,干姜50克,神曲100克,生山楂100克,麥芽100克,用500毫升水浸2小時,煎30分鐘,取濾液,再加水復煎1次,兩次濾液混合,濃縮成稠液,加黃連粉60克,肉豆蔻粉60克,烘干壓粉,裝瓶備用。

  用法 每次取藥粉0.1-0.3克放入臍中,上壓一干棉球,膠布固定,24小時換藥1次,用3天停3天,1周為1療程,連用1-2療程。

  主治 小兒厭食癥。

  【處方5】

  來源 魏振裝

  組成 木香、白術、生山楂等20余種中藥,經科學加工,取18克藥料裝入布袋內制成藥芯,將藥芯裝入小兒兜中,做成臍療兜。

  用法 藥芯中心對準臍部佩戴,只白日應用。

  主治 小兒厭食、腹瀉、便秘、夜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