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次,女兒考試后,成績不理想。我便發(fā)火了,我說:“你怎么考的,還不如你某某同學呢?成績這么差?!焙髞恚淮魏团笥言谝黄鹜?,恰好他的孩子和女兒讀同年級,便談論起了孩子。我說女兒成績不好,他說他孩子成績也不好。我說,就是不刻苦,還貪玩呢!他也有同感。當時,女兒就在身邊?;丶液螅畠赫f:“你這樣說我,你知道我心里難受嗎?”這時我才感覺到,誰不愿意讓父母說好呢,即便是不好,讓別人知道多尷尬??!

  其實,像我這種做法好多家長都有過。也許,家長的初衷,感覺這是對孩子要求嚴格。其實不然,這里不僅有家長對自己教育效果的不自信,也有對孩子的改變不自信,同時也存在對孩子的不信任。

  首先,父母的自信是教育的良好開端。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應該相信自己能夠教育好孩子。其次,家長的不自信往往來自于不客觀的比較,比如一次考試成績不佳,家長就會感覺孩子有問題;一件事情沒做好,就認為孩子沒出息;再就是和周圍的孩子比較,總是對自己的孩子沒信心。作為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孩子,全面地去看待孩子,不能以點概面,更不能一棒子打死。要采取符合孩子的方式方法來教育引導孩子,給自己也給孩子增添一分自信。

  其次,父母要做自信傳遞的使者。要不失時機地將自信傳遞給孩子,對于孩子每一個成功的表現,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要及時給予“你真行!”“你能行!”的評價。受到父母信任和期待的孩子,往往會用更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因而會表現得更為出色。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

  再次,父母要創(chuàng)造一個自信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影響是很不可忽視的。一個好的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必定對孩子的自信培養(yǎng)起到一個推動作用。經常帶孩子去一些很陽光的,帶有小小競爭氛圍的地方,最好讓孩子參與其中,讓孩子逐漸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與勇敢。

  其實,只要父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從自身做起,挑戰(zhàn)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聲鼓勵,一個微笑,一下輕輕的拍打,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會傳遞給孩子自信,讓孩子在自信的飛翔中,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