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只有1.2%-1.3%,且多年不增長。

  ●半數左右教師不愿意或者勉強從事幼教工作,教育行為水平堪憂。

  ●如果政府在增加學校選擇的同時,卻不提供保障措施來保護處于不利境地的兒童,學校體系將成為不公平的源頭。

  ●我們培養(yǎng)了許多年輕的博士和老態(tài)龍鐘的兒童,這是錯誤的。

  隨著新學期的臨近,孩子上幼兒園的話題,再次成為網絡上的熱點。廣大網友在羅列自己孩子入園“悲慘遭遇”的同時發(fā)出質疑:孩子入幼兒園難已經引起國家關注,有關部門已制定相應政策,為何寶寶依然“入園難”?

  “寶寶的事”成為“國事”?

  看看數據:

  人智力發(fā)展的速率是:1歲時達到20%,4歲時達到50%,8歲時達到80%,那么也就是說,人的智力的四分之三是在入小學前形成的。

  美國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早在2004年就用大量的實驗證明:社會公共資金對幼兒個體的投入,給社會產生的投入回報率為1∶12.9,這種回報特別體現在提高國家人口素質、減少貧困、犯罪等社會問題等方面,而這個比率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呈明顯下降趨勢?!斑@個觀點在學前教育研究領域被普遍認同,寶寶的事理應是國事?!敝袊鴮W前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馮曉霞一直致力于幼兒教育研究?!敖洑v了2010年,如果說學前教育迎來了春天,還為時過早。”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談松華在前不久召開的學前教育高峰論壇中介紹:“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已經從2009年的1.2萬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8萬億元?!钡Y料表明: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經費所占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只有1.2%-1.3%,且多年不增長。學前教育在國家財政性教育預算中也沒有單項列支。

  寶寶入園問題屢屢見諸報端,并被寫在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陕涞綄嵦?,除了經費問題,教師培養(yǎng)也“困惑”著學前教育。

  2008年中央教科所組織的“全國11省市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教師不愿意或者勉強從事幼教工作,教育水平堪憂。

  “我們小小的一個幼兒園,二三十個職工,就有9種‘身份’公務員編制、事業(yè)編制、聘任制干部、臨時工……”已經在某省級示范幼兒園中班當了十年幼兒教師的小張有些無奈地介紹著情況。“省級示范幼兒園”尚且如此,其他幼兒園的教師身份不落實、待遇缺乏保障、隊伍不穩(wěn)定等問題可想而知。渺茫的前景,缺乏保障的待遇與權益,讓教師難以安心工作。據了解,占我國幼兒教師總數80%的廣大農村幼兒教師,長期以來因沒有明確教師身份,不能享受教師待遇,工資、醫(yī)療與養(yǎng)老保險等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錢該怎樣花?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8月1日表示,一年來,全國各地新增財政投入1000億元以上,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7萬多所,新增名額500多萬個,“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有望在一兩年內明顯緩解。

  這是個利好消息。但錢花在哪?怎么花?才能使“好鋼”用在刀刃上?

  談松華談道:“政府投入到幼兒教育的經費如何使用才更有效益?這是必須思考的問題。為了解決‘入托難’,許多地方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示范幼兒園,但示范幼兒園又是高端的。我認為政府主導的幼兒園應該是普惠性的,老百姓上的起的。在農村,政府應該辦些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各級政府也可以購買服務,比如補貼民辦幼兒園,補貼非公編制的幼兒園教師。政府最應該補貼條件特別差的幼兒園,也應該遏制暴利幼兒園?!?/p>

  馮曉霞對北京市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進行了一次調查,發(fā)現農民(包括農民工)家庭兒童在入學準備上與家庭社會地位比較高的兒童差距很大。而且越復雜的技能差距越大(比如預測能力、邏輯性等)。這讓她很焦慮:學前教育的公平是一種起點公平。政府的投入應該首先要向社會處境不利的兒童傾斜。如果政府在增加學校選擇的同時,卻不提供保障措施來保護處于不利境地的兒童,學校體系則會成為不公平的源頭。

  針對我國目前的情況,馮曉霞“開出的藥方”與談松華趨于一致:在公辦幼兒園不夠的情況下,政府可以向政府認可的私立幼兒機構購買服務;補貼非盈利性私立園,降低其成本和收費;減免企業(yè)的稅費,鼓勵提供或支持幼教服務的企業(yè)。

  在幼兒園里學到什么?

  “寶貝,今天在幼兒園里學什么了?”這是許多站在幼兒園門口等候的家長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芍慕憬惚R勤認為這句話應該改為“寶貝,你今天快樂嗎?”孩子該在幼兒園里學到什么呢?

  “我們的孩子學的技能太多了!我見到太多的幼兒會彈鋼琴、拉小提琴、畫畫、跳舞,還考取了不同種類的等級證書。但是,技能培訓不必這么著急,重要的是眼界,是對事物的興趣。要尊重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我們培養(yǎng)了許多年輕的博士和老態(tài)龍鐘的兒童。這是錯誤的?!?/p>

  “幸福在老師和家長肯定的目光里,幸福在孩子動手的實踐里;幸福在孩子學會分享的快樂中;幸福在孩子探究的過程中;幸福在孩子發(fā)現的驚喜之中;幸福在孩子的幸福想象中?!北R勤認為幼兒園是幸福的起點。

  無園可入的放養(yǎng)、保姆看護式地圈養(yǎng),提前小學化……我們的幼兒教育離“幸?!庇悬c遠。很多人把原因推在家長和社會身上,認為來自于“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觀念。作為幼教工作者,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教授華愛華毫不推卸責任:“幼兒園小學化的根本原因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化水平不高的體現。作為幼教者我們的困難體現在,幼兒園課程改革與中小學課程改革不同步;幼兒園課程改革要求去‘小學化’‘學科化’傾向,倡導‘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而中小學的升學壓力依然存在等?!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