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簡單的數(shù)學題(20以內加減法,從13數(shù)到31等)(2011培新小學面試試題)

  解析:考察計算能力。市場上訓練計算能力的書籍很多,家長可酌情進行訓練,把握好由簡單到難的尺度。

  第二題:按規(guī)律填圖:一個黑珠,兩個白珠,一個黑珠,兩個白珠,,兩個白珠。(2011年和平里九小面試試題)

  解析:規(guī)律排序題,考察觀察推理能力。家長可以先讓孩子自己觀察圖形,然后再發(fā)現(xiàn)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

  第三題:算術題,基本是20以內的加減法。(2011年和平里九小面試試題)

  解析:考察計算能力。家長可以針對十以內的和二十以內的加減法分段對孩子進行訓練,速度可以先緩后快,逐漸提高孩子的反應能力和對數(shù)字的敏感度。

  第四題:樹上有8只鳥,飛走5只,又飛來3只,樹上有幾只鳥?(2011年雙榆樹中心小學外區(qū)小孩面試試題)

  解析:考察計算能力?!帮w來的”是加,“飛走的”是減,化為數(shù)學式子就是先加后減。孩子對飛來和飛走的理解很關鍵。

  第五題:1+2+3+4+5=?(混合運算)(2011年中關村一小面試試題)

  解析:考察計算能力。連加連減一般可以找到規(guī)律,試著讓孩子在算式中找到解題小竅門,這樣就降低了解題難度并且增加了解題的樂趣。相關書籍很多,可以發(fā)散的去練習。

  第六題:100以內加減法,其中一道45+50=?(2011年二里溝小學擇校生面試題)

  解析:考察計算能力。家長可以針對十以內的和二十以內的加減法分段對孩子進行訓練,速度可以先緩后快,逐漸提高孩子的反應能力和對數(shù)字的敏感度。

  第七題:給了8塊糖,又給了2塊,小朋友拿走了3塊,問剩幾塊?(北大附小面試試題)

  解析:考察理解和計算能力。孩子首先要知道給的意思是相加,拿走的意思是相減;然后做十以內加減運算訓練,訓練次數(shù)和強度可以逐漸加大,讓孩子對數(shù)字逐漸敏感起來。

  第八題:有一車庫進來兩輛車,又進來5輛車,又出去3輛車,問最后剩下多少?(熱心家長發(fā)布的幼升小面試題)

  解析:考查計算能力?!斑M來的”是加,“出去的”是減,化為數(shù)學式子就是先加后減。孩子對進來和出去的理解很關鍵。

  計算能力也是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與數(shù)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因此,孩子在幼升小備考過程中應該對計算試題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