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12幼升小面試的話題在2011幼升小結束后引起了廣大家長們的關注,面試除了要讓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其中品德的培養(yǎng)也很重要。如果在條件相當的情況下,一個穿著整潔得體、具備生活自理能力、懂得與人合作的孩子更受老師歡迎。

  因此,在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品德教育必須齊頭并進。在家庭中怎樣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呢?請參照以下八種方法。

  1。反射情感法

  反射情感法,就是你將幼兒的感受用你的話向他表示,像鏡子一樣將他的感受反射回去。如你3歲的孩子哭著跑來告狀,說小明打了他。你同情地說:“喔,小明打了你?!卑阉母惺芊瓷浠厝?,從而平息他的情緒。再如孩子聽了大灰狼的故事,晚上可能會突然從自己房里跑出來說:“屋里有狼。”你可以說:“喔,是白天講的故事中的大灰狼嚇壞了你?!卑阉蚰惚砻鞯母惺芊瓷浠厝ァ_@樣很快就能平息他的情緒。

  2。游戲法

  幼兒的全部生活內容只有一項:游戲。他們甚至把洗澡、吃飯、睡覺等都歸入游戲王國中。他們通過游戲認識世界,認識生活準則,形成道德規(guī)范。

  所以家長應和孩子一起玩,并利用游戲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

  游戲內容要健康、有趣、有吸引力。游戲中的主人翁應是好人,即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助人為樂的人。如果游戲中有壞人,最后一定要讓這些壞人受到處罰。

  例如,“醫(yī)生看病”游戲,“醫(yī)生”一定要是個關心病人,時時為病人著想,醫(yī)術高明的好醫(yī)生?!熬熳牡啊庇螒?,一定要“民警叔叔”獲勝?!皨寢尯秃⒆印庇螒?,應讓“孩子”在“媽媽”面前說實話,不撒謊……。

  3。自編故事法

  幼兒愛聽故事,如能針對幼兒的某些不良行為自編故事講給他們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有的孩子經常把饅頭、油條扔掉,經過多次批評仍然改不了,這時不妨編一個故事。如《簸箕里的哭泣》,這個故事的大意是被扔在簸箕里的饅頭、油條向他的主人哭訴自己的出生是多么的艱難:先由農民伯伯把麥種種在地里,然后施肥除草。麥粒成熟后,經過割麥揚場、去皮,再經電磨磨成粉。最后將面粉加工,制作成饅頭、油條等。它們多么希望被人珍惜啊,可是現在卻只能在垃圾堆里哭泣。通過這個小故事,讓孩子懂得愛惜糧食,并改掉浪費的壞習慣。

  自編故事要注意:①有針對性;②有情趣,并具有感情色彩;③與一定的行為訓練相結合。

(責任編輯:張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