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復習指導:如何保持高三物理領先優(yōu)勢
來源:互聯網
2011-12-22 08:47
近日,老師們總是收到學生們這樣的問題:高一高二時不用怎么學習,成績都還不錯,但是現在高三之后,明明自己非常努力,卻已經不能保持住成績優(yōu)勢了,這是為什么呢?針對這種情況的出現,人教學習網的特級教師建議同學們:在目前這個復習階段,同學們還處在第一輪復習,主要目的就是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拿物理這門科目來說,現階段如果想保持住成績優(yōu)勢,必須要繼續(xù)夯實基礎知識,以便在做題時能有清晰的解題思路,并且在今后的二輪、三輪復習中,還要注重實驗的應用能力以及解題時理論要聯系實際。
扎實的基礎知識
在高考總復習中,要處理好與能力的關系,物理這一學科也不例外,在第一階段的復習過程中,重點是復習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及其應用,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等基礎知識,只有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假如忽視基礎知識,專門做難題、怪題,是達不到提高成績的目的的。
凡是成績有優(yōu)勢的同學都有如此的體會:課本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同學會說:“課本那么簡單,而考試又那么難,看它有用嗎?”這種想法很不對。其實據人教學習網的特級教師了解,但凡物理成績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礎知識不牢。他們自以為學好了,但實際上卻沒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話,你可以翻開課本目錄,一節(jié)一節(jié)地仔細回想相關的內容,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你的不懂之處在哪里。對于一個物理概念,你要從深層次地去理解它。比方說,兩個小球相撞,你從中能想到什么?動量方面有什么問題?能量方面有什么問題?并不是非得做題目時才想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仔細一想卻可以想出很多問題來;并且,這類簡單小問題就是億萬考題之根源。
清晰的解題思路
理科綜合考試物理120分,題量大、時間緊、分值高。第二卷物理有4個大題共72分,根據抽樣調查考生做第二卷物理題的時間大約在40分鐘左右,平均得分只有33分左右。近幾年的題目都以學科內綜合為主,題目典型,難度不大,沒有偏、怪、過難的題目??忌梅值偷脑蚴撬俣嚷?,準確率差。究其原因,考生備考期間漫天做題,求新求多;重練習,輕思考;重考試,輕總結;從而導致解題思路混亂。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guī)范,特別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么定理,為什么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tài)。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解題首先要通過審題,搞清題目描述的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guī)、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tài)分析和動態(tài)分析,狀態(tài)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tài)分析是活的、連續(xù)的。
較強的實驗應用能力
近幾年高考實驗試題更加強調動手操作、分析推理、實驗設計能力,強調實驗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與應用。因此,考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掌握實驗探究技巧。明確實驗目的、原理或理論根據。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電學實驗用什么電路圖等。還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測量。然后選擇所需的儀器和實驗條件,進而設計好實驗步驟,畫好記錄表格等。
建議在高三復習時,同學們重做高中階段已做過的重要實驗,要有新的發(fā)現和收獲,同時要求在實驗中做到了解實驗目的、步驟和原理;會控制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會解釋結果得出相應結論,會正確、簡練地表述實驗現象、實驗過程和結論。會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以實驗帶復習,設計新的組合實驗。在實驗中進一步樹立動手操作意識;安全規(guī)范意識;環(huán)境保護意識;創(chuàng)新質疑意識。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明確認識。同時,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課本上每一個知識點出現的時候,肯定是用實驗實例來說明闡述原理的,這就要求同學們必須把這些實驗仔細揣摩、吃透。課后多做做實驗,在操作的過程多聯系實際想想,這樣對知識點的理解自然加深,解題和應試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近幾年的高考物理試題中,出現了不少聯系實際的試題。這類試題選材靈活,立意新穎,要求考生對試題所展示的實際情景進行分析、判斷,弄清楚物理過程,抽象出物理模型,然后運用相應的物理知識解答。聯系實際的對象包括自然現象、生產生活、科學實驗、現代科學技術、以及與物理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要注意聯系經濟與社會的熱點問題,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能從更廣闊的角度去理解物理學,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發(fā)生在身邊的物理問題。物理學的知識在生活、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只要勤于觀察、勤于思考,能應用物理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
如做功和功率,我們的一舉一動,走路、跑步、騎自行車、上樓梯、做引體向上,都要做功,都可以估算這些活動的功和功率。從這樣一些簡單例子入手,關注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發(fā)展中的問題,關注各種產業(yè)中的相關問題,都能使我們學到的物理知識學以致用,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利器,而不再是束之高閣的空洞理論。(文/陸霏霏)
扎實的基礎知識
在高考總復習中,要處理好與能力的關系,物理這一學科也不例外,在第一階段的復習過程中,重點是復習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及其應用,基本解題方法與技巧等基礎知識,只有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假如忽視基礎知識,專門做難題、怪題,是達不到提高成績的目的的。
凡是成績有優(yōu)勢的同學都有如此的體會:課本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同學會說:“課本那么簡單,而考試又那么難,看它有用嗎?”這種想法很不對。其實據人教學習網的特級教師了解,但凡物理成績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礎知識不牢。他們自以為學好了,但實際上卻沒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話,你可以翻開課本目錄,一節(jié)一節(jié)地仔細回想相關的內容,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你的不懂之處在哪里。對于一個物理概念,你要從深層次地去理解它。比方說,兩個小球相撞,你從中能想到什么?動量方面有什么問題?能量方面有什么問題?并不是非得做題目時才想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仔細一想卻可以想出很多問題來;并且,這類簡單小問題就是億萬考題之根源。
清晰的解題思路
理科綜合考試物理120分,題量大、時間緊、分值高。第二卷物理有4個大題共72分,根據抽樣調查考生做第二卷物理題的時間大約在40分鐘左右,平均得分只有33分左右。近幾年的題目都以學科內綜合為主,題目典型,難度不大,沒有偏、怪、過難的題目??忌梅值偷脑蚴撬俣嚷?,準確率差。究其原因,考生備考期間漫天做題,求新求多;重練習,輕思考;重考試,輕總結;從而導致解題思路混亂。
高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guī)范,特別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說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說明用的是什么定理,為什么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說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tài)。這樣既讓老師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解題首先要通過審題,搞清題目描述的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guī)、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tài)分析和動態(tài)分析,狀態(tài)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tài)分析是活的、連續(xù)的。
較強的實驗應用能力
近幾年高考實驗試題更加強調動手操作、分析推理、實驗設計能力,強調實驗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與應用。因此,考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掌握實驗探究技巧。明確實驗目的、原理或理論根據。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電學實驗用什么電路圖等。還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測量。然后選擇所需的儀器和實驗條件,進而設計好實驗步驟,畫好記錄表格等。
建議在高三復習時,同學們重做高中階段已做過的重要實驗,要有新的發(fā)現和收獲,同時要求在實驗中做到了解實驗目的、步驟和原理;會控制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會解釋結果得出相應結論,會正確、簡練地表述實驗現象、實驗過程和結論。會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以實驗帶復習,設計新的組合實驗。在實驗中進一步樹立動手操作意識;安全規(guī)范意識;環(huán)境保護意識;創(chuàng)新質疑意識。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明確認識。同時,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課本上每一個知識點出現的時候,肯定是用實驗實例來說明闡述原理的,這就要求同學們必須把這些實驗仔細揣摩、吃透。課后多做做實驗,在操作的過程多聯系實際想想,這樣對知識點的理解自然加深,解題和應試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近幾年的高考物理試題中,出現了不少聯系實際的試題。這類試題選材靈活,立意新穎,要求考生對試題所展示的實際情景進行分析、判斷,弄清楚物理過程,抽象出物理模型,然后運用相應的物理知識解答。聯系實際的對象包括自然現象、生產生活、科學實驗、現代科學技術、以及與物理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要注意聯系經濟與社會的熱點問題,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能從更廣闊的角度去理解物理學,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發(fā)生在身邊的物理問題。物理學的知識在生活、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只要勤于觀察、勤于思考,能應用物理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
如做功和功率,我們的一舉一動,走路、跑步、騎自行車、上樓梯、做引體向上,都要做功,都可以估算這些活動的功和功率。從這樣一些簡單例子入手,關注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發(fā)展中的問題,關注各種產業(yè)中的相關問題,都能使我們學到的物理知識學以致用,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利器,而不再是束之高閣的空洞理論。(文/陸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