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指導思想仍堅持“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地理學科考試范圍變化不大,考查的知識內容均包含在新、舊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必修內容范圍內。如舊課程教學大綱的考試內容的變化,只是在世界地理部分刪除了“民族、語言、宗教”,在中國地理部分刪除了“溫度帶”和“干濕地區(qū)”,考試范圍略有縮小。?

試題的呈現(xiàn)形式仍以學科內知識綜合為主,學科間綜合所占的比例較小。從2002年文綜試題的特點看,綜合試題中學科綜合知識的交融和銜接更加自然,學科間綜合與滲透不斷增強。集中主要精力搞好學科內綜合復習仍是高考復習的重要原則。與此同時,還應結合跨學科的熱點問題進一步加強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

《考試說明》中,政、史、地三科的內容比例仍“與中學階段課程計劃規(guī)定的三個學科的總課時數(shù)比例大體相當”,即意味著2003年文綜試題政、史、地三科的分值比例關系將保持相對穩(wěn)定。?

繼續(xù)明確記憶、理解、應用三個能力層次的要求。?

地理基礎知識是地理的學科的基礎語言。記憶重要的地理名稱、數(shù)據(jù)、空間位置;中國和世界區(qū)域地理特征和差異等地理基礎知識是形成地理學習能力的基礎。除大綱要求的基礎知識外,考生還應特別關注和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時事,如歐盟的擴大、三峽工程的截流、我國新列入聯(lián)合國“人類遺產清單”的人類遺產等。?

地理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對地理概念和對“地理語言”——地圖的理解和運用。對地理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區(qū)分和運用是考查地理概念的主要形式?!犊荚囌f明》中強調:“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要,社會科學的交流媒體大量地使用了圖表和數(shù)據(jù)。能夠閱讀這類資料并初步運用這種資料形式說明問題,是測試綜合能力的內容之一。”地理學科中,理解、分析地圖和各種地理圖像、圖表,并從中提取有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低,是區(qū)分考生地理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

對地理運用能力的考核主要注重對地理科學思維方法的考查。即通過閱讀和理解相關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運用所學的地理基本理論和觀點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判斷、歸納、推理,恰當?shù)亟忉尯徒鉀Q地理問題,或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考試范圍突出對地理學科基礎主干知識的整體把握。?

如地球和地圖、地球上的大氣、陸地水和海洋水、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工農業(yè)生產活動、人類與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區(qū)域地理知識都是近年高考命題的重點。全面進行地理學科基礎主干知識的綜合復習和把握,是高考復習的基礎。?

考核的重點,是考生運用地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分析、評價、論證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學習能力。加強學科內和各學科知識之間的系統(tǒng)聯(lián)系和相互滲透,培養(yǎng)學科內和學科之間知識遷移能力、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根據(jù)事物及其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和規(guī)律,將知識重組、整合的能力等是地理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的關鍵。?

延續(xù)以問題為中心,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重大社會問題為素材的主體設計思想。?

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密切關注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現(xiàn)實、重大的社會問題。將社會熱點、焦點問題與學科內和學科間基礎知識有機結合,運用正確的觀點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評價現(xiàn)實社會問題是高考復習的重點。?

試卷形式與試題結構保持穩(wěn)定。試卷分數(shù)與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題型分數(shù)比例、試題難易比例保持不變。?

《中國教育報》王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