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中體育館,1場針對高考心理輔導的公益講座正在舉行,吸引了1000多名學生和家長。省紅十字會、省教育廳聯(lián)合主辦的高考心理輔導公益巡講活動昨日在榕啟動。

?

主講人福建省心理學會會長、福建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連榕教授認為,考生在考試前出現(xiàn)焦慮現(xiàn)象,有些緊張、不安、著急,乃人之常情。適度緊張會促進考生的積極性思維,在某種意義上還會促進考生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可保持適度緊張

面對高考,考生總會有些緊張,如緊張過度,就會出現(xiàn)心煩氣躁、情緒不穩(wěn)、精神萎靡不振等不良反應?!安豢赡芤稽c都不緊張,也不能緊張過度,保持適度緊張最好?!边B教授說,沒有壓力的人學習效率也為零,而壓力過大又會使心理負擔過重,最好的狀態(tài)是保持適度緊張,張弛有度。

連榕教授分析認為,考場發(fā)揮好,離不開考試技巧和心理情緒。其中,后者最為關鍵,考試時記憶與思維這兩個最為核心的能力都與心理情緒息息相關。積極的心理情緒,往往能喚起考生更多的回憶線索,幫助考生更好地回憶起知識。此外,積極的情緒,能幫助考生正確理解題意,并進行正確判斷。

連榕教授說,緊張的常見原因是考生對知識把握不牢,缺乏自信,對考試結果過于擔憂;家長期望、要求過高,使考生心理負荷過重;生活中其他情緒干擾考生復習;考生以往不良體驗未得到合理解決,在緊張復習中的不良反應重現(xiàn)等等。有些考生成績很優(yōu)秀但依然過度緊張,是因為對自己的定位出現(xiàn)偏差,對省內學校不感興趣,只想考清華、北大,而且還要考最好的系。

家長要當好“后勤部長”

連榕認為,幫助考生度過考前特殊時期,需要考生、家長和學校三方共同努力,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長”。

許多家長為了陪護孩子高考,衣食住行全程跟隨、寸步不離。連榕告訴記者,這些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僅會增加考生的緊張、不適情緒,而且會使考生產生逆反、抵觸心理。如果考生平時基礎不錯,臨考心理比較輕松的話,家長就沒有必要將考生“包圍”得太緊。

家長應幫助孩子解除心理壓力。不要讓孩子單獨面對壓力,要讓孩子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為他打氣。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影響極大,有的家長在孩子考前有意或無意地制造出“一級戰(zhàn)備”狀態(tài)的氣氛,其實,這樣做反而給孩子造成一種壓抑、煩悶的心態(tài)。家長可以用鼓勵性的語言去安慰孩子焦躁的心,如“你盡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連榕最后告誡考生,高考是個特殊時期,也是每一個學子的必經之路,但不必過于看重,“非重點大學不讀”,也不必過于偏激,高呼“高考無用”,干脆棄考。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像參加平時模擬考試一樣,高考只是考生們參加過的無數(shù)次普通考試中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