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后高考時期綜合征” 謹防悲觀焦慮
每年高考成績出來后,有些學生會患上“后高考時期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
一方面,部分學生過度放縱自己。從小學到高中,12年的壓抑,高考一結束,許多學生就高喊“解放啦!”希望自己的情緒像火山一樣大爆發(fā)。于是,將所有的課本焚毀、通宵上網(wǎng)、與同學喝酒、夜不歸宿等行為時有發(fā)生。
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將自己關在家中,備受等待的煎熬,伴隨他們的是考試時的悔恨、猜忌,分數(shù)下來后的失落或狂喜。以上這些綜合征,使得孩子的身心健康令人擔憂。
高考既是對學生成績的檢驗,也是對心理素質(zhì)的拷問。過度放縱或過度壓抑自己,都不可取。作為學生,需要努力調(diào)節(jié)高考結束后的心態(tài),使自己保持一顆平常心。
作為家長,不能忽視這段時期孩子的心理變化,應幫助他們從心理上放松,用聽音樂、看電影或旅行等有益的休閑方式,將孩子繃緊已久的弦重新調(diào)整。
這樣做,一方面可防止孩子悲觀、焦慮情緒的產(chǎn)生,另一方面,也能避免樂極生悲。老師、家長和考生三方要及時溝通,將負面情緒拒之門外。特別是家長,切不可把自己的失望宣泄在孩子身上,責罵或埋怨,只能導致孩子產(chǎn)生自卑、自閉甚至自暴自棄的想法。在這個特殊階段,可以讓孩子去找點有意義的事做。比如,幫父母做做家務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根據(jù)自己的特長愛好參加一些短期培訓班等,這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 相關熱點:
- 高考成績查詢
- 高考英語資源網(wǎng)
- 需要英文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