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沖刺考生端正心態(tài) 家長適當創(chuàng)造和諧氛圍
一年一度的高考牽動著成千上萬家長的心。在最后的復習沖刺階段,家長們往往比考生還緊張,人為地制造一些非智力因素影響考生,結(jié)果適得其反,不但不能幫助考生安心備考,而且還增大了考生的心理壓力,影響到最終的高考發(fā)揮。心理學專家建議考生家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備考氛圍,對孩子要多鼓勵、少埋怨,在幫助孩子樹立信心的同時,還要當好孩子各方面的軍師,共同迎接和面對高考的到來。
不以分數(shù)決定一切
現(xiàn)象:部分家長在最后的沖刺階段,往往以分數(shù)高低來衡量孩子的復習效果。如果模擬考試考好,就懷疑是否因老師命題較簡單;如果考砸了,就埋怨孩子不夠努力;如果成績徘徊不前,就認為孩子沒有進步等等。
?
分析: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翔平博士認為,家長以分數(shù)高低衡量一切的做法百害無一益,考生在模擬考試中出現(xiàn)成績波動甚至是成績下滑的現(xiàn)象是正常的。許多考生在考前一拿起書本就覺得有許多東西要學,但一解題就浮躁,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擔憂”。具有擔憂心理的考生,往往比較要強,總是愛與別人作比較,而且這些考生還過多的考慮過去和將來,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進行視覺災難性想象,一次模擬考試考砸了就覺得世界末日到了一樣,表現(xiàn)為過度焦慮。
建議:家長要對考生進行心理疏導,培養(yǎng)孩子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戰(zhàn)勝悲觀情緒。如果一次模擬考試失敗,不要過于夸大失敗的時間性,沉浸在自責中不能自拔,而是要認真總結(jié)失敗原因,而不是單純注重結(jié)果。另外,考生要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要在失敗的考試當中尋找自己的優(yōu)勢。如果還不行,考生可通過思維阻斷法,每天規(guī)定一段時間想像最壞的結(jié)果是否能接受,如在睡覺前思考自己如果考不上大學怎么辦等,而在復習時盡量不要去想,專心復習。
端正心態(tài)避免認識偏差
現(xiàn)象:部分考生在復習時感覺不錯,但在考試時卻用不上,看到太多解不出的試題覺得自己許多復習都白費勁了。
分析:劉翔平認為這類考生是因為考試復習過于緊張導致認知偏差。有一些考生特別是一些中上水平的考生,總是一味地做難題、怪題,反而忽視了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到了考場上,一看到?jīng)]有難題、怪題就傻了,反而不會做基本題。
建議:家長要明確地告訴考生,高考題目大多數(shù)由中等難度題和基礎題組成,考生對于高難度題要勇于舍棄,水平中上的考生要充分利用減法復習,加強基礎知識的復習,不必要求面面俱到,高難度題能得多少算多少。
另外,建議考生合理用腦,對抗心理疲勞。因為每一個人的復習總有高潮和低谷,不可能永遠處于頂峰。此時,家長應當轉(zhuǎn)換思維,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成績呈曲線發(fā)展態(tài)勢,有高潮期也有低谷期,煥發(fā)孩子信心,力爭在高考時考出水平。同時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不要心存“一口吃出一個大胖子”的僥幸心理,循序漸進,注意觀察孩子的進步并予以表揚,增強孩子的自信。只要沒高考,就還有下一次機會,鼓勵孩子重拾信心專心復習是最重要的。
適當減壓創(chuàng)造和諧氛圍
現(xiàn)象:部分家長對考生期望較高,即使是復習時,也表現(xiàn)出過分“關心”,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一刻不專心復習,就訓斥孩子,給孩子施加過高的壓力,反而影響孩子的正常復習。
分析: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會會長謝峰認為,家長過高的期望值往往會加大考生的思想壓力。根據(jù)近年高考經(jīng)驗顯示,家長過于關注孩子學習或成績,過多埋怨或訓斥,反而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有的孩子產(chǎn)生了破罐子破罐摔的想法。
建議:家長要降低高考期望值,說話語氣要平和、樂觀、風趣;對于考生一些不良習慣,只要不影響學習成績就不要去糾正,要保持和諧、積極的家庭氛圍。在最后半個月的高考沖刺階段,家長要減少應酬和在家會客時間。如果條件允許,可單獨為孩子準備一個相對安靜的房間進行復習。家庭生活規(guī)律要與平常一樣,不要人為制造緊張氣氛。有矛盾的家庭千萬別在這個期間再起爭執(zhí),家長可在家讀書看報,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多陪孩子聊聊天或做些簡單的家務,放松一下緊張的神經(jīng),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 相關熱點:
- 高考成績查詢
- 高考英語資源網(wǎng)
- 九年級上冊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