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系列之:如何科學的估分
對于考后填報志愿的同學,高考結束之后最重要的事就是——考后估分。如何才能比較客觀地估分呢?
我們在采訪中結識了兩位可以稱為“估分高手”的同學。
李偉元,女,復讀生,畢業(yè)于黑龍江五??h中,高考估分590分,實際考分595分,現(xiàn)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
楊碩,男,應屆生,畢業(yè)于成都市外語學校,高考估分647分,實際考分645分,現(xiàn)就讀于北京大學。
我們總結了這兩位同學的估分方法及《中國教育報》的相關報道,綜合整理如下,作為一點建議和參考。
1、立即估分,記住答題的每一步驟
高考結束之后,要立即估分,這樣對某些細節(jié)的評估才能達到較高的準確性。切記:不能因為考得好或不好,受情緒而耽擱此事。
在進行評估的時候,一定要先將。明白每一個過程,每一個步驟都是在做什么,可不可以不寫這個步驟?換一種寫法是不是也能得分?力求做到嚴謹,最大限度減小誤差。
題目不僅要答對,還要看答得是否完整,因為少一個步驟或少一個論點,都會被扣分;即使題目出了問題,也可能會得分,因為答題過程中的某些步驟可能是對的。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分數(shù)要往低處估一點。
考生要檢討自己是否使用了一些未經(jīng)推導的公式。也就是說,只有課本上黑體字的公式和定理才能直接引用,否則也會被扣分。是否可能因粗心而丟分,如在做應用題時,有的考生為了節(jié)約時間,經(jīng)常不寫“答”字。如果在高考中出現(xiàn)這種情況,也會被扣分。
2、多次估分,以自己評估的分數(shù)為主
為了保證估分的準確性,我們建議進行多次估分,且有如下的程序:先自己估,然后請老師估,最后考生與老師一同進行估分。
另外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排除老師在估分的時候會給考生一定的心理安慰,所以考生還是要以自己評估的分數(shù)為主。自己把握得準,就可以寬一些;如果把握得不準,記不清,有模棱兩可之嫌,則要從嚴掌握。
在對自己進行評估的時候,一定要有自信,不能被別人所左右。自信是高考估分中一個必備因素。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成都市外語學校一位考生,原準備填報北大數(shù)學系。他在估計自己的高考分數(shù)后,得知另外兩個平時成績低于他、高考估分卻高于他的同學也要報考該校此專業(yè)時,該生未經(jīng)過認真分析,便失去了自信,最終放棄填報北大。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錯誤的,那兩位同學高考分數(shù)并不及他高,但卻順利地進入了北大數(shù)學系。
還有一個來自新疆的例子。烏魯木齊市一所重點高中校里,有兩個學生在估分填報志愿時,不約而同地在同時選擇了北京同一所高校的同一個專業(yè)。其中一位女孩在填報時顯示出很強的自信心以及良好的自我感覺,而使得另一位同學對自己產(chǎn)生了懷疑,從而放棄了最初的選擇。但最后的事實證明他的放棄是錯誤的,他以更高的分數(shù)被次一級的學校。
當然,我們所說的自信應建立在對自己的清醒認識上,既不能過分低估自己,或者說是自卑自賤;也不能好高騖遠,考完之后不進行認真分析就認為自己這兒也做得對,那兒也沒錯,過高估計自己的成績,最終因所估分數(shù)與自己的實際分數(shù)相去甚遠而落榜。
- 相關熱點:
- 英語學習資料
- 高考成績查詢
- 高考英語資源網(wǎng)
- 專八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