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此下載2012北京語文真題>>

三、本大題共有4個小題,共30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0、11題。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鶯。十里籠睛苑,千條鎖故營。
雨香飛燕促,風(fēng)暖落花輕。更欲勞攀折,年年還自生。

10、(7分)
①下列對本事的賞析,不正確的是(3分)
A. 一二句點題,寫“春江”暗含江邊之“ 堤”,寫“密樹”點出堤上之“柳”。
B. 三四句承題,“十里”承“春江”,寫堤長;“千條”承“密樹”,狀柳茂。
C. 三四句寫柳堤晴日的靜景,五六句寫雨天的動景,以靜寫動,借靜襯動。
D. “啼鶯”“飛燕”“風(fēng)暖”“落花”具體生動的描繪出暮春世界的美麗景色。

【答案】C
【解析】三四兩句并非純寫晴天景色,十里籠晴苑是化用“臺城柳”典故,千條鎖故營則是暗指“細(xì)柳營”,這兩句主要目的是為了扣住“柳”這一詠寫重點。五六兩句也不僅是雨天景色,“風(fēng)暖落花輕”應(yīng)是晴天。更重要的問題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絕非以靜襯動,因為其中動景是飛燕落花,但本詩的核心書寫對象則是柳,如果說成是以靜襯動,則是以柳樹去襯托飛燕落花,主次完全顛倒了。相反,此處應(yīng)是以動襯靜。
②雨本無香味,但詩人在“雨香飛燕促”中卻說雨“香”,這是用嗅覺來變大觸覺和視覺的修辭方法。下列詩句中“香”子的運用和本詩類似的兩項是(4分)
A. 花經(jīng)宿雨香難拾,鶯在豪家語更嬌 。(唐?鄭谷《闕下春日》)
B. 蒹葭影里和煙臥,菡萏香中帶雨披。(宋?楊樸《莎衣》)
C. 幾經(jīng)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錯。(宋?劉子翚《海棠花》)
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塵香雨潤如膏。(明?邱?!抖汲谴喝铡罚?/p>

【答案】DE
【解析】讀題干可知,本題需要選出的是用“嗅覺”表達(dá)“觸覺”和“視覺”,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覺”的概念,也應(yīng)該知道此“香”絕非嗅覺上的香味。選項ABC寫的都是真實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這首詩運用了由景及理的寫法,這種寫法在王之渙《登鶴雀樓》(白日依山盡)、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等詩中也有體現(xiàn)。人選上述詩歌中的一首,也可選取其他詩作,具體說明期中景和理的內(nèi)容,并分析景理之間的關(guān)系。(不少于150字)(10分)

11、【答案】略
【解析】本題在題干要求里需要答出兩層次要點:1,任選上文一首詩或自選另一首詩,歸納概括出詩中的“景”和“理”分別是什么內(nèi)容;2,在此基礎(chǔ)上分析“景”與“理”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為什么從這部分內(nèi)容可以過渡到下一層意思??忌毚鹑珒蓚€層次,并且注意語言文字的流暢表述和層次感。字?jǐn)?shù)需要達(dá)到要求。

12.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5分)
扁 鵲 見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鵲 請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將 使 耳 不 聰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鵲 扁 鵲 怒 而 頭 其 石 曰 君 與 知 之 者 謀 之 而 與 不 知 者 敗 之 如 此 知 秦 國 之 政 也 則 君 一 舉 而 亡 國 矣。
(取材于《戰(zhàn)國策.秦策》)

12、【答案】 醫(y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本愿姹怡o。扁鵲怒而投其石,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如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br> 【解析】上下文意思并不難懂,可以直接憑意思和修辭等斷句。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除之未必已也”的也字?jǐn)嗟较掳刖洌瑪喑伞耙矊⑹苟宦斈坎幻鳌本湾e了。此外并無難點。

13.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限選其中4道題)。(8分)
①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_______,則______。(《荀子.勸學(xué)》)
2城闕輔三秦,_______。與君離別意,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_____,_______。(劉禹錫《陋室銘》)
⑤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13、【答案】
①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知明而行無過矣
②風(fēng)煙望五津,同是宦游人
③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⑤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⑥則游者眾,則至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