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對《實戰(zhàn)模擬:孩子考試分數是否重要?》的總結。感謝各位朋友的參與,很多評論寫的非常好,對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幫助,謝謝啦!

場景:你9歲左右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時,經???00分??墒?,到了三年級以后,學習成績下降許多,比如經???5-90分。班上其他同學,并沒有什么大變化。對此,你認為孩子的考試分數,對你和對孩子來說是否重要?

井中月解答:
學校進行考試,是對孩子所學進行檢查,雖然說這對每個獨立的孩子來說,未必很準確體現孩子的實際情況,但其本身和智力測試、身體體檢一樣,都是一種評價方式而已。排除一些特殊因素以外,還是基本能反應孩子的狀態(tài)的。

許多父母看到出類拔萃的孩子,各方面受到贊許,而自己孩子成績一般或較差時,嘴上說不在意孩子分數,以及說分數不能代表一切,這多少有一點“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想法。沒有一個父母不期望自己孩子成績好,且在快樂童年基礎上又各方面得到正常發(fā)展。其實,當孩子的綜合能力強,應付常規(guī)考試只是一種受訓練的技巧而已。參見《案例分析:如何看待老師不喜歡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也是知道分數高是好事的,易得到所有人的贊許。比如,孩子知道誰的成績好,就會受到老師的待見,也容易小朋友“尊敬”,盡管考試分數不是孩子的全部,但也是其必要的一部分。而且孩子也是敏感的,別以為他們不能判斷出父母嘴上說不在意自己考試成績,但又在生活中不斷督促自己學習的真實想法。參見《特殊的“借一還十”的教育》。

有些家長掌握了較先進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成績不做特別要求,但這多少是有一點片面理解的。如果孩子參加常規(guī)考試,即按照各年級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的考試,其分數必然體現孩子掌握知識的能力。孩子分數低,一定是有能力問題或需要改進、補足的地方。當然,若孩子參加非正常教學所需的考試,成績低就不能代表什么。參見《節(jié)選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各年級具體教學要求》。

比如,有些家長認為現在考試都是毫無意義的死記硬背,記憶力好的孩子占便宜。如果為高分而讓孩子去記一些無用的東西,是浪費時間和不值得的。某種程度上這是對的,但也忽視了孩子的兩個問題,一是自己孩子在記憶技巧或方法上,有提高余地;二是孩子對所學還不熟悉和系統(tǒng)化,未很好理解和進行運用間接經驗知識,自然沒有學習興趣。參見《為何兒童教育貴在養(yǎng)趣(續(xù))》、《為何兒童教育貴在養(yǎng)趣?》。

孩子的考試分數是否重要,其關鍵是看老師或家長拿分數做什么。對一般常規(guī)的學校考試來說,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如果只拿分數來對孩子進行排隊和橫向比較,則有失考試來檢驗學習效果的目的。但如果分數被用來考察孩子的學習效果和進行縱向比較,特別是從中分數中發(fā)現孩子的問題或不足的地方,則考試成績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參見《案例分析:探究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

也有一些家長說,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好。這里也有一個誤區(qū),對孩子而言,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基本就是掌握了較正確的學習方法。此時,孩子除非遇到特別影響情緒的事情,他們在考試中都能正常展示自己的能力,想沒有好成績都困難。所以,孩子在常規(guī)考試中成績不好,必定在學習習慣方面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參見《點評一位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

在判斷孩子的成績方面,家長不能只看一次結果。正確的方式是要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由于低年級考試次數較少,可連續(xù)、重點觀察平時的作業(yè)和測驗。如果孩子成績一直好,基本問題不大,只是多注意孩子的知識關聯。家長也無需孩子的目標設立為滿分,這其中既有學習的性價比問題,也是為了讓孩子適當出現錯誤,并從教訓中獲得成長。參見《教育孩子,父母要學會舍得》。

當然,孩子成績一直不理想,也不是要孩子去為100分而100分。家長應關注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成績差,畢竟在常規(guī)教育中,成績既暴露出來孩子學習的問題,也指出了進一步教育的方向。所以,家長可適當忽視分數,去抓那些和分數無關,但又牽涉到孩子學習能力和需要孩子做到的地方。你不抓分數,但補缺后孩子成績反而會上去。參見《培養(yǎng)愛學習孩子之喜歡做作業(yè)》。

需要知道的是,對一直成績不佳的孩子,有些并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其智力發(fā)育比一般孩子晚一點,不能硬逼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當發(fā)現孩子的不足之處,父母要極其耐心和真正接納,幫著孩子了解自己,減少孩子的壓力,逐漸通過成功體驗來增加孩子自信心。對這樣的孩子,家長看淡分數和付出更多的心血,就是非常重要的。參見《案例分析:好教育要適應孩子的節(jié)奏》。

如果孩子的成績是反反復復的,是很正常的,但父母不能忽視不理。孩子出現成績反復的最大原因,往往是孩子的興趣和情緒出現了波動。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興趣在里面,就有較強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但孩子的興趣很容易發(fā)生轉移,且想讓孩子的興趣不變化,幾乎是不可能的,需要家長加強引導,并把其他興趣和學習相結合。參見《孩子學數學真有那么難?》。

而在孩子的情緒管理上,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知識學習,是最重要的習慣養(yǎng)成。學齡兒童的神經發(fā)育未全部完成,其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和自身得失的影響。情緒好,父母和老師的話就容易接受,而情緒不好,就出現“擰”、“犟”等對立情形。如果父母發(fā)現孩子有不良情緒,需要及時調解和想辦法化解,并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參見《孩子發(fā)脾氣的通用處理技巧》。

比較麻煩的是,經過多次觀察,父母發(fā)現孩子成績呈現單邊下挫,而其他孩子都較正常。這必然說明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或遇到了問題。雖然每個孩子差異較大,但出現連續(xù)下降無外乎是受情緒影響、細心、未學會和理解、沒有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等,以及手、眼、腦配合和協(xié)調問題等,甚至是在父母重壓下,孩子在學習中體會不到樂趣。參見《案例分析:要讓孩子閱讀當享受》。

不追求學習成績的教育,絕對是偽教育。父母不要不在意孩子的分數,且要善于從孩子的分數中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問題表象找到問題的根源。孩子是在不斷學習的,解決自己的不足是為了將來可以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也只有不斷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找到動力和有前進的目標,并有內在驅動力下孩子才能獲得長足的進步。參見《生活著、快樂著、學習著》。

對孩子而言,有幸福的童年很重要,但不能因為讓他們過得開心,或因為上學分數低的小孩也不見得以后就沒有出息來放任孩子。孩子必須知道自己哪些事能行,哪些事還需要努力,同時也要明白,有些事情因為有責任在里面,不管自己喜歡不喜歡,都要按照某種規(guī)矩去做。比如,父母要求去做的某些事情,不是單純?yōu)榱顺煽兒蜕龑W。參見《案例分析:孩子偏食和強迫教育模式(下)》、《好孩子就是比較出來的!》。

最后順便說一下,最讓家長頭疼的是,孩子某些成績較差的科目,和他們的長處不吻合。比如,孩子喜愛畫畫卻不喜歡算術。對此,家長最好的選擇不是逼孩子放棄自己喜好,非要和其他平常孩子那樣學習。而是發(fā)現孩子的長處,巧妙地把孩子喜歡的和不喜歡的結合起來,按孩子的學習特點進行非常規(guī)方法教育,這確實也考核家長的能力了。參見《你想讓孩子做爛虎還是好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