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南部洛克比的一家精神病診所里,醫(yī)生荻薩特接收了一個被人們判定為神經病的17歲男孩——艾倫。這個因戳瞎6匹馬的眼睛而被監(jiān)禁的男孩事實上極度愛馬,他甚至將馬當成神來崇拜。夜半艾倫裸體騎馬在郊外狂奔,這既是他獨創(chuàng)的敬神儀式,也是一種欲望的發(fā)泄。他之所以刺瞎馬眼,也是出于對神祇的敬畏。在和小艾倫不斷的接觸中,荻薩特開始質疑自己當初的判斷。在小艾倫精神世界的深處,荻薩特看到了他的家庭、他父母的婚姻與教育的裂痕,甚至看到了信仰觀念的沖突和眾多矛盾體的相互撞擊。經過種種挫折,狄薩特最終發(fā)現病因并“治愈”了艾倫,而他自己的信仰與內心世界也在治療艾倫的過程中一次次地經受著震撼與改變。

這是由著名劇作家彼得·謝佛(Peter Shaffer)于1973年創(chuàng)作的劇本《伊庫斯》(又名《馬》或《戀馬狂》)的故事。該劇曾在1975年獲得托尼獎最佳劇本獎,1973年7月26日首演于倫敦老維克劇院。1974年10月24日在百老會商業(yè)劇場上演,共計演出了1200場,并且至今仍是百老匯最成功的一出戲。全劇抽絲剝繭如偵探小說般,自醫(yī)生與病人首次會面,逐步回溯以往,展現艾倫這一“異端”青年的個性、家庭及悲劇發(fā)生的主因?!兑翈焖埂诽接懙氖切叛鰡栴}、更是人與社會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將被呈現在當今中國上海的舞臺上。

8月2日-5日,2012“劇開心”大學生戲劇夏令營匯報演出劇目《伊庫斯》將獻演于1933老場坊。這個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聯合上海市戲劇家協(xié)會、上海高校戲劇聯盟共同舉辦的針對大學生戲劇愛好者開展的戲劇素質培養(yǎng)活動已經走過了第六個年頭。夏令營于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舉辦,由話劇藝術中心專業(yè)導師帶領,內容包括各類戲劇課程、組建劇組排演劇目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在注重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的同時寓教于樂,讓學員在開心充實的狀態(tài)中學習并實踐戲劇的創(chuàng)作過程。今年“劇開心”大學生夏令營吸引了33名來自滬上18所高校的22個劇社中的大學生戲劇精英。他們經過了近一個月的學習,在話劇中心專業(yè)導演以及燈光、音效、舞美、服化的輔導支持下,精心排演出這部百老匯經典話劇。

在如今商業(yè)戲充斥話劇市場的背景下,由大學生所帶來的這部《伊庫斯》不僅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同時又涵蓋了推理懸疑、心理恐懼等娛樂元素,它為今夏上海的戲劇舞臺吹來了一股不可多得的清新之風。

Equus

Equus is a play by Peter Shaffer written in 1973, telling the story of a psychiatrist who attempts to treat a young man who has a pathological religious fascination with horses.

Shaffer was inspired to write Equus when he heard of a crime involving a 17-year-old who blinded six horses in a small town near Suffolk. He set out to construct a fictional account of what might have caused the incident, without knowing any of the details of the crime. The play's action is something of a detective story, involving the attempts of the child psychiatrist, Dr. Martin Dysart, to understand the cause of the boy's actions while wrestling with his own sense of pur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