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SAT閱讀五階段
SAT閱讀是整個考試部分最難啃的一塊,文章粗看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俯首全篇皆是各種大寫,各種專有名詞,各種似曾相識卻偏又拿他們無可奈何的單詞。很多同學看完文章,拍著胸脯說“讀懂了”,但真要讓他們說出個子丑寅卯,講一下文章的內容,又頓然語塞,亦或機械的逐字翻譯,亦或動用自己的背景知識移花接木,再者直接天馬行空,使勁YY。于是乎,“讀懂”還是“沒懂”,自己傻傻分不清楚,文章近在眼前,理解卻遠在天邊,SAT文章變成了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要從閱讀的門外漢到閱讀的大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閱讀700+,在我看來要經過大約五個階段。
第一層叫做:猜不透。 尤其是對于一些幾乎沒怎么背過單詞的同學,初涉閱讀的感覺仿佛自己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獵人,沒經驗沒裝備卻要去殺怪。連文章最基本的大意,或者連問題要我們干嘛都不明了,奢談如何把題目給做對,連猜都不得其門而入。所以第一步當然是老生常談的背單詞咯。單詞好比俠客的內力,縱然令狐沖獨孤九劍再花里胡哨,內力全無便無法傷對手分毫。閱讀亦是。沒有單詞的積淀,即使所有做題技巧再嫻熟,面對選項也是一籌莫展。騷年們,盡早開始自己的單詞之旅吧。
第二層:沒那么簡單。凡事開頭難,不想開了頭更難。我們可能都遇到多這樣的情況:一個句子所有單詞都是認識的,連起來之后就是不明白什么意思。是不是語法不好?那我搞清楚主謂賓,搞清楚主干和修飾,翻成中文——居然還是不懂!納尼?!我們拿09年5月“挖垃圾”那篇閱讀的14題做個例子,問“no better than scavengers”表明了考古學家的怎樣的一種心境。這個短語直愣愣的翻譯下來“幾乎就是個食腐動物,拾破爛的人”,稍微進階點還能帶個感情色彩,“no better”,偏負向的情緒,表示不太喜歡。那這句話是考古學家在“類比自己的職業(yè)”?還是“表現了對自己工作的怨念”?都不對,其實是該考古學家懶得去跟對面的一個弱智記者解釋了,于是刻意過分貶低自己的工作去擊破對方主觀的臆斷。要讀懂這段文字,除了單詞還不夠,但明白字里行間的感情流露,SAT的閱讀遠不止只是單詞。
第三層:我們可能已經進入了大量操練的階段,很多同學由于本身用功或者是尋求心理安慰,開始不遺余力地干掉所有題目。這個當然是好事情,在操作上不小心會產生偏差。1. 有的同學雖然可以把一篇長文章做到只錯1道或者全對,但沒有掐時間,以為自己考試時候也能保持相應的正確率,挺開心的,卻忽略了考試的要求是在限定時間內做題,對我們的要求是快速反應而不是慢條斯理的反復閱讀。2. 有的同學把錯題都搞懂,以為考試總萬無一失了,不想成績可能還是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是考試不會在碰到一模一樣的題目,所以要把錯誤的原因歸結到閱讀的方法層面,讓錯誤點具有普適性,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而不是拘泥一道題目本身。3. 可能我們做了十篇,有七篇文章是錯了4、5道題目,有三篇是幾乎全對的,這個時候還是要判斷自己的閱讀是不好的,至少來說是不夠穩(wěn)定的,不能盲目地認為考試會有幸撞到那30%的理想情況??偟膩碚f,這一階段會看到希望會覺得題目能做對了覺得我們的閱讀搞定了,等壓迫時間做題了上考場了又發(fā)現不是那么回事。這個叫廣島之戀——享受幸福的錯覺,而誤解了快樂的意義。
第四階段是我們通過反復練習都可以實現的。文章大部頭都可以看懂,做題也變得游刃有余,五個選項,一眼就能排除三個完全不相關的,還剩下兩個要糾結一下。這也是collegeboard設置選項的方式,保留正確選項和原文的同義對應,把表面的單詞改的面目全非,同時出現一個干擾選項,和原文的句子長的雙胞胎似的,在小邏輯方面出現和原文的微妙偏差,不夠小心同學就會落入陷阱。很多同學對完答案,會怨念叢生地嘶吼:“我本來就選C的諾,最后被我改掉了,早知道不去糾結了”這一階段叫做:可惜不是你。
我們來到了最后的境界:如果你想非常牛逼地完成閱讀,狀態(tài)應該是輕輕松松地一遍過完文章,不停留,不回看,目力所及沒有晦澀,沒有模棱兩可,只有思想在流動,自己變成了一個比作者更高級的寫作者,每讀到一句話都可以預測下面作者是如何行文的,不再被文章牽著鼻子走,而是覺得果然,作者就是這么寫的,跟我想的差不多。文章的主題,觀點,例子,主角,龍?zhí)?,涇渭分明,各司其職,腦海中是一副有著各種信息點之間邏輯連接的圖像,看完題干會先做問答題,自己已經有了答案,剩下的工作無非是去看哪個選項和自己的想法是一致的,選了就一定知道自己是對的。這一階段是不是叫做:美麗的神話?當然不是,讀完文章我們會完全吃透意思,信息像是一個圖章一樣印在了腦海中,揮之不去,這階段叫做:忘記你我做不到。
- 相關熱點:
- 法律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