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一套理論,講得是當一個人面臨很多選擇時,他往往無法高效率地作出決定;當選擇面非常有限時,做出選擇就變得相對簡單。這套理論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印證,更有創(chuàng)業(yè)者根據這個心理學現象對自己的應用進行針對性的優(yōu)化。

Mike Fitzpatrick、Nigel Pegg 和 Fang Chang 都曾是 Adobe 的職員,為人父母的他們一日發(fā)現,要為自己的孩子找一款合適的電子書應用相當困難,于是 Bookboard 就誕生了,這是一款兒童讀物訂閱服務,擁有 iPad 版本應用。

作為孩子的家長,幾位創(chuàng)始人明白怎樣的電子書才能符合孩子們的需求。首先是用戶界面要生動,其次是內容要有針對性,最后是要方便家長管理。目前 Bookboard 上有 300 多本針對 2-7 歲兒童的文學作品,家長可以為每個孩子建立獨立賬戶,以追蹤閱讀進程,調整閱讀難度。

應用上線后,創(chuàng)業(yè)團隊發(fā)現了另外一個問題,數據顯示用戶在挑選書籍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怎樣才能避免這部分時間浪費呢?一種游戲行業(yè)的常見模式激發(fā)了他們的靈光——闖關模式。通過人為地限制一些書本的閱讀權限,孩子們只有在讀完一本后才能解鎖另一本。這樣不僅節(jié)省了大量浪費在選擇上的時間,孩子的讀書欲望更能夠被有效地帶動起來。

新模式上線后,Bookboard 用戶的閱讀時間占比被有效地提升到 75% 以上。對于采取訂閱付費模式的 Bookboard 而言,用戶閱讀時間的增長并不會直接產生更多收入,但卻讓這個應用更好地完成了作為電子書的使命。

在孩子讀完一本書后,Bookboard 系統(tǒng)會根據幾點指標解鎖下一批書,一方面是書籍主題、人物、流派和題材的相似度,另一方面是其余用戶在讀完這本書后所做出選擇。

TC 指出,Bookboard 目前面臨的一大問題在于缺乏與內容提供商的合作,導致書城內讀物的覆蓋面不夠廣,用戶的選擇面較為有限。對于我們國內的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這個問題可能會比較容易解決,那是否應該嘗試一下這種讀書闖關的新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