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小編:禮儀就好比你的衣服,不穿衣服不能出門,不懂國際禮儀也就無法在全球通行,更不用說有效的社交。本節(jié)目旨在通過微視角幫助大家了解積累國際禮儀點(diǎn)滴,去審視一些常見的但又經(jīng)常會容易忽視的問題。

在社交場合里,在人際交往中,途徑是溝通之橋。實(shí)際上我們講遵守慣例,這個慣例就是人際交往的溝通之橋。

為什么要遵守國際慣例?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國際交往中,出于文化因素、民族因素、習(xí)俗因素等,人的行為會有所差別。在國際交往中,很難說誰是誰非。舉個例子,中國人吃飯,據(jù)我觀察,通常先吃飯,后喝湯;西餐則不同,一般要先喝湯后吃飯。你說誰對?其實(shí)無所謂對與錯。再比如,餐桌上放筷子是東方國家的習(xí)慣。中國人用筷子,韓國人、朝鮮人、日本人都用筷子。在日本,筷子是橫放的。

中國的筷子在餐桌上是要豎放的。豎放是吃飯之前的做法和進(jìn)食中間的做法,不能橫放,把筷子橫放有送客的意味。比如,如果有人請你吃飯,他臨時有事,想請你走了,把筷子這樣一橫就行了。再比如,這個筷子不能在碗上隨便插,按照中國的文化是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