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抱怨自己做GMAT閱讀理解總是慢騰騰的,不能很快集中精力進行。GMAT閱讀考試最考驗人的注意力,只有集中注意力考生才能做好對閱讀的復習。下面為考生解析GMAT烤熟閱讀速度慢的原因。

1. 是否回去定位,如何定位。我發(fā)現(xiàn)自己慢的原因之一,在于回去定位。這種定位不僅是細節(jié)題,包括宏觀類的主題題、態(tài)度題。

GMAT閱讀理解的細節(jié)題回去定位大家都理解,主題題有時也要定位,因為文章邏輯曲線七拐八彎了好幾次,在做主題題時,可能需要很快地回看一下文章整體的flow。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以后,我就盡量訓練自己主題題不要回去定位,讀時留意,因為最后考試時4篇里一般至少有3篇是要考主題題的。

而細節(jié)題有時候能夠不定位,憑印象做,但是我發(fā)現(xiàn)為了保證正確率,最好的方法還是回去定位。所以對于細節(jié)題,我的方法是讀文章時盡可能讀懂每一句話,但是不要追求記得太細;例如一看到大列舉,我決不會跳過(以免影響理解,你看過我寫的JJ就會知道,我從來沒有跳讀過,什么都至少讀過去),但也決不會去記得太細,只需記得這里為什么列舉了、大概列舉了什么就行了。

對于細節(jié)題,適當做筆記,就是提煉首字母,如人名、地名、年份。這需要做縱向比較,對出題點敏感。

2. 還有一類易耽誤時間的原因,是對錯誤選項的理解。因為從A讀到E,你不由自主會對A到E都進行一下思考,這樣錯誤選項排除得慢,就會耽誤時間。而排除得慢的原因,是因為往往錯誤選項確實在文中出現(xiàn)過,對記憶有干擾。

小編把GMAT閱讀題目分類型,然后歸納一下錯誤選項的特點。以主題題為例,錯誤選項可能是1)以偏蓋全,只寫了某段的主題;2)用詞錯,如明明講理論 theory,它用 explanation,明明是 strategy,它用method(這個請參看第三點);3)重點錯,例如長篇大論地引用了一個實驗,其目的是為了證明一個理論(理論本身可能只在文章開頭閃現(xiàn)了一次,但是為全文定了調(diào)子),但選項說是為了解釋這個實驗。等等等等。以文中提到的兩個對象的對比題為例(例如問它們有哪點相同),錯誤選項可能是1)明明它們不同的方面,2)根本沒有提到過的方面,3)不同的方面說對了,但內(nèi)容說反了(比方說他們年代相同,但明明他們都是古代的,說成他們年代都是現(xiàn)代的)……一旦你熟悉了錯誤選項的類型,就敢憑正確選項的那一處定位,毫不猶豫地否定錯誤選項,而不是把錯誤選項出現(xiàn)的地方也去定位一下。

3. 對抽象詞的理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作者對文中老觀點全盤否定,可能主題題會用dispute、point out flaw;如果作者承認老觀點也有道理,那主題是supplement(補充)、extend(延伸)、introduce several(介紹幾種)、qualify(有保留地界定)……在我的總結(jié)過程中,會加深對GMAT對哪些類型的思路用什么詞。類似的詞很多,從名詞如strategy/ method,動詞如define/contrast等等,做完題分析時,想想這些詞都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在這題這篇文章是貼切的、不貼切的,肯定非常有幫助。

4. 最后的最后,通過JJ,事先了解背景理論。有時候慢的原因,是文章介紹的那個東東很難,而GMAT文章比起真正的原文來說都很短,要用非常概括的語言表達一個復雜的事務(wù)。如果你對這個東東已經(jīng)有理解了,那就會好理解得多。

所以最后的最后,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通過JJ中的關(guān)鍵詞,把背景資料學習一下。我這次就盡可能把48篇JJ都google/wikepedia了一把。但是,這并不能直接幫助你做題,因為題目還是緊扣考試文章本身的,做題目所要求的細節(jié)在背景資料中根本沒有。但是通過JJ,可以幫助你排除陌生單詞,幫助你理解特別難理解的問題。這里順便補充說明一下,我考前把JJ都google/wiki了,但是在實際的GMAT考試中,發(fā)現(xiàn)作用并不大,題目內(nèi)容本身越難,這種工作作用越大。而我考到的,只有最后一篇論述對象本身略有點難,其它都難在句子結(jié)構(gòu)故意復雜、邏輯思路故意曲折、題目像邏輯題(要求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