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過博客和論壇上的交流,已經(jīng)有很多媽媽認識到有感情流利閱讀的重要性。大家定期把孩子的音頻上傳,互相交流學習。

對此,仍然有些媽媽心存疑問,提出了很多問題。比如:

生詞到底要不要查?其實這個問題是和目的相關聯(lián)的。如果你現(xiàn)在的目的就是要流利閱讀,只要孩子能夠用 Phonics 的技能把音拼讀正確,那就沒必要查?;蛘哒f,至少沒必要在第一遍讀的時候就查。要鼓勵孩子邊讀邊猜,這樣,和書中的圖片、上下文結合起來,孩子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如果覺得有必要驗證或者實在猜不出來,又覺得有查的必要,那就最后再查。這樣,對流利閱讀也沒有影響。也就是說,同樣一本書,每一遍讀的目的也可以不一樣。前幾遍就是拼讀流利,最后如果覺得理解有障礙,再查詞典。這樣,實際上也是把國外閱讀的兩個步驟在一本書中給分解了。尤其是后查的方法,可以避免孩子陷入一定要查明白什么意思才敢讀出來的誤區(qū)。

關于生詞太多,很大程度上和選書有直接的關系。目前,國內的孩子英語閱讀開始得都比較晚,很多孩子中文都已經(jīng)能讀大部頭的書了,英文才剛剛開始。這些孩子,不愿意看那些特別簡單的低級讀物,再加上我們傳統(tǒng)觀念中總覺得沒字的書不算書,所以家長總想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文字非常多的內容。結果很多孩子甚至連特別簡單的繪本或者分級讀物都沒看過。因為書選得不合適,孩子覺得英語閱讀非常難。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玩具總動員》,但是一看書,那么多的字,馬上就退縮了,有些孩子甚至因此不敢再碰英文書,這些都是家長在選書和講書的過程中沒有把握好造成的。

關于閱讀等級,本書第三章做了很詳細的介紹。對于我們中國孩子,尤其是那些中文很好的孩子,可以考慮搜索一些興趣等級很高但閱讀難度等級比較低的讀物,網(wǎng)上搜索“High Interest Level, Low Reading Level”,就會得到很多結果。

國內流利閱讀不受重視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家長過于看重讀書后能夠學到多少東西。讀書要有明確的目的,比如這本書是讓孩子懂得團結友愛的道理,那本書是教育孩子面對困難要堅持不懈,等等??墒嵌鄶?shù)人認為讀到了書中直白的道理宣示后,這本書就沒有再讀的價值了。這恰恰忽略了重復閱讀對流利閱讀能力的作用。國外的兒童讀物,非常生活化,孩子很喜歡,都會一遍一遍地讀,很多道理上的東西隨著孩子積累的增多自己慢慢就會體會出來,而重復的過程則訓練了閱讀的流利性。

還有一個常見誤區(qū)就是,讀書就要讀名著。說到名著,不得不說說我自己的轉變。以前在國內,給孩子的書都是什么著名童話之類的,似乎讀書就要讀經(jīng)典。到了國外,開始我很不習慣他們的繪本,怎么沒有什么經(jīng)典呢?圖書館茫茫書海中,顯眼位置連獲獎書都沒有,大量的書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但是后來才發(fā)現(xiàn),大量閱讀是國外的主流觀點。每一本書都有值得吸收的優(yōu)點,尤其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童真、童趣、想象力有的時候比思想性更重要。而能夠吸引孩子大量閱讀甚至重復閱讀,讓孩子流利地讀出來,本身就是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了這個能力,孩子以后的自我學習能力就會超強。站在這個角度,就可以明白為什么北美教育中,閱讀能力被擺在如此重要的地位了。

而站在輸出的角度,流利閱讀本身也是輸出的一個組成部分。孩子能夠把書有感情地讀出來,進而能夠復述出來、表演出來,這都是輸出,而且相比于簡單的對話聊天,這需要更多的訓練與技巧,也是國外學習、工作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