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如何讓孩子愛上英語
娃娃學英語是不是為時過早?該如何學習英語?今天,本站記者專門對潘博士進行了一場專訪。
娃娃英語學習:是“拔苗”還是“助長”?
在日常學習中,我們會經常思考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孩子到了3、4歲后,都能輕而易舉地習得一種母語?相反,為什么我國英語學習的路就這么難走,以至于大學畢業(yè)后的英語口語水平竟趕不上英、美國家2、3歲的小朋友?那么究其根源,是學習方法存在問題,還是缺乏語言環(huán)境所致?是學習英語不夠努力,還是違背了學習語言的自身規(guī)律?
“國外的語言學家曾指出,任何一種語言學習,其中聽說占整個語言的70%,而讀寫僅占30%。換言之,英語學習一定要從聽說起步,再逐步向讀寫過渡。我國的英語教育正是由于違背了這一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而自始至終受到‘聾啞英語’的困擾。接下來的問題是英語學習,尤其是口語學習,究竟從多大開始為好,太小了,會不會影響母語的習得;而忽視了基礎教育,會不會起步時就輸在了英語學習的起跑線上?!迸瞬┦空f。
20世紀風靡西方幼兒英才教育的經典方法—“蒙特梭利方法”就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即兒童“敏感期”的智力發(fā)展問題,蒙博士發(fā)現(xiàn)兒童在6歲之前的不同階段對語言、動作和細節(jié)等會分別表現(xiàn)出強烈的敏感,這一階段相關學習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絕好機會。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人的智力17歲為100, 4歲時已經獲得50%, 8歲前又增加30%,余下的20%是8-17歲獲得的。由此可見,幼兒在5歲前是智力發(fā)展的最迅速時期。也就是說, 3-4是幼兒接受早期智力教育的最重要時機,不可錯過。
潘博士指出:在國內不少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也呼吁“學英語不怕年齡小”、“幼兒學英語,語音占優(yōu)勢”、“贏在起點—就要從小學習第二語言”。只要教師采取合適的、生動有趣、參與性強、適合幼兒認識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幼兒在智力上是完全有能力接受第二語言的?!罢\然,學好英語需要‘語言環(huán)境’,但抓好‘娃娃英語’學習更是至關重要,原因是幼兒時期學習外語占許多優(yōu)勢,譬如生理上得天獨厚、學習動機單一、具有學習語言與生俱來的‘潛能力’、沒有過多的母語干擾等。只要掌握和運用好這一規(guī)律,我們就能成功地搶占幼兒英語學習的至高點?!?/p>
學好娃娃英語:是“學習”還是“玩耍”?
今天,提倡娃娃英語學習在“玩中學、學中玩”早以深入人心。問題是如何把握好這個“度”,過于強調玩耍,是否會淡化英語學習效果;而只抓學習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會變傻。
讓潘博士欣慰的是通過幾年親身實踐,他在幼兒英語教育中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興趣—自信—勤奮—愛學”八個字是他幫助孩子們學好英語學習的成功秘訣。同時,由于通過英語學習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反過來又幫助提高孩子們其它學科的成績。
潘博士回憶,在義烏,他教過的孩子有幾百名,其中最難忘的是一名叫“小寶”娃娃。當初小寶是自己見過最淘氣的幼兒園小班同學,見面時就給他下馬威,“Uncle Pan(潘叔叔),我是來玩的,不是來學習的?!比缃窠赀^去了,小寶成了所有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熱愛學習、文明禮貌,用英語能將故事。再有就是杭州一名姓“胡”的二年級小學生,父母是開臺球社的。他的英語學習是從英語中心起步的。半年多過去了,孩子的父母驚喜地告知,孩子在學校的語文和算術成績被英語帶動的也有明顯的提高,原因是過去孩子一回家,先把臺球打個夠,而現(xiàn)在是先把作業(yè)做完,再把當天學到的知識復習鞏固,并且預習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然后才打一會臺球在睡覺。
為何能讓孩子通過英語學習有如此大的進步?潘博士介紹說,在英語教學中,他注意到要讓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開開心心地學習英語,玩耍是必不可少的,玩能增強學習的興趣,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然而,玩的本身不僅僅只拘泥于“蹦蹦、跳跳”等,還包括將英語學習有機地與“英語游戲”、“英語歌曲”、“英語歌謠”、“英語短劇”、“英語晚會”等相結合。所以,“微笑學英語、快樂每一天”是他的教學宗旨,而他通過“我很棒、我很棒,我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我很棒”這樣英語教學口號,目的是為了增強孩子們學習的自信心和決心。